图1
图2
◆林明杰
刚看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汪涛欣喜地在朋友圈说:意外地在库房里发现一张宋画(图1)。
那是一帧绢本团扇画,画的是夏景山水,湖面荷叶田田,堤岸柳树袅袅,远山在晨雾中淡淡一抹,高士策杖行于陌上,童子携琴相随……
此画无款,但有“愙斋鉴藏书画”印。“愙斋”,清代大收藏家吴大澂也。画究竟是何时的,出自谁手,尚待考证。不过这画上拂面而来的清凉意,却是颇为接近宋画的独有气息。
宋画,与唐代的华丽和五代的雄奇不同,它特别宁静、空灵,几乎都有一种清凉意。这尤其表现在山水画上。青绿山水最容易画得匠气和燥气,但即使北宋王希孟在18岁画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也是一派宁静致远的气象。拿它与传为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图2)相比较,就显而易见。
看唐代的画,有暖意。看宋代的画,有凉意。这种区别,源于艺术思想的改变。宋代的画家由于受到文人思想的影响,其自我独立意识凸显。绘画成了画家表达自己个性、情感、哲理以及自身修炼境界的载体。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宋代的画,是经过净化的世界。它仿佛把纷扰的俗世进行了过滤,并将心灵与山水相融,以获得更大的精神力量——定力。而这种定力在画上的体现,便是不急不躁,天高云淡。
宋代的这种举重若轻的空灵感、清凉意,后世画家很难模仿。日本画受其影响较大,但稍显用力太甚,咬牙切齿的。
宋画的这种调性影响了后世中国绘画好几百年。它与文艺复兴以后崛起的西方绘画艺术,在气息上形成一阴一阳的两大格局。
虽然这种“清凉意”依然属于西方艺术的极少数派,但西方人走起极端来也是蛮特别的。譬如俄国抽象绘画大师马列维奇,他的画后来发展到整幅画一片白皑皑,白方块里面再画一个斜着的灰白方块,让人不禁联想起大热天里,在社区测核酸的大白脚边放着的大冰块。
有意思的是,在现代西方绘画有了一丝宋代凉意的同时,中国绘画开始引入了西方艺术的热呼劲儿。冰火两重天的两大艺术板块对撞,闹腾那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最终会碰撞出怎样一番景象,还不知道呢。
酷暑难当,若让你选一幅画静心消暑,你会选哪幅?你不要告诉我说——选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