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亦铭
第十三届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如约而至,令申城爱乐者倍感温暖。本届音乐节能如期举办,克服了重重困难。对于上海观众而言,MISA早已融入大家每年的夏日生活之中。
今年的MISA格外令人期待,无论是演出项目,还是亮相阵容,都囊括了目前国内古典乐坛的顶级配置。疫情虽阻隔了彼此间的物理距离,但实现了从哈尔滨、北京、上海到广州,乃至辐射伦敦、纽约等全球多地“线场”的云端联动。虽受疫情影响,前两场音乐会为“空场”进行,通过云端向全世界的观众进行现场直播,但那时那刻爱乐者的心早已被音符连接在了一起。
这两场在线音乐会分别由上海交响乐团和哈尔滨交响乐团倾力上演,上交在自己的主场——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而哈交则在哈尔滨音乐厅通过在线直播进行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上交的这场MISA开幕音乐会,同时也是2021—2022音乐季的闭幕音乐会,既向上个音乐季道别,同时也开启一段新的历程。灯光渐渐暗下,乐手屏息以待,上交助理指挥张橹“临危受命”,顶替因疫情无法来沪的音乐总监余隆,携手著名旅欧女中音朱慧玲,带来瓦格纳的声乐套曲《韦森东克歌曲》,并以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及下半场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拉开了今年MISA的大幕。
上交乐手的状态令人欣喜。此前,乐手均坚持每天宅家练习,能见面后又铆足了劲抓紧合练。当《索尔维格之歌》的第一个音符奏响,我们熟悉的上海交响乐团又回来了,而且是满血复活!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出生于上海,近年来享誉世界舞台。套曲中,《天使》是五首歌中最纯粹的一首。天使般的歌声仿佛唤起了天真纯朴的儿时回忆,但即使是美好的憧憬也掩饰不住那一抹淡淡的忧愁。朱慧玲的演绎丝丝入扣,实现了意境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说到下半场的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很想把第二天哈尔滨交响乐团下半场的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联系起来一起谈。一喜一悲,人生的两种境遇在这两场音乐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巨人交响曲》是马勒一生中创作的最为明快、明亮的一首交响曲,歌颂生命的伟大,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在这里要点赞上交铜管声部,这部交响曲的一大亮点,在于第四乐章第一主题后,转而奏出第一乐章发展部结尾部分,辉煌地表现出人的灵魂的胜利。小号、长号、圆号完整地奏出了“天使的号角”,如同人们战胜绝望的赞颂。哈尔滨交响乐团因为地缘关系,有着蛮多俄罗斯乐手,因而在演出俄罗斯作曲家作品的时候颇有心得。汤沐海的指挥风格充满激情,对于老柴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悲怆》是柴可夫斯基悲剧三部曲的最后一幕,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一生总结性的代表作品,也是他交响曲成就的最高体现。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诸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哈交凸显了俄系乐团的特征,演绎起来更显得“原汁原味”。
申城爱乐者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的那个盛夏,我们相约在上海音乐学院边的白色大棚(现为上音歌剧院),开启了一场音乐欢聚,之后,每年不离不弃。如今,已迈入第13个年头的MISA依然与我们相会,这份情谊就如同一位老朋友般弥足珍贵。MISA不散,我们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