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言
这段时间,居委、物业、邻里、志愿者对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关爱之举,让我不禁点赞,但事物是多侧面的,在社区和邻里悉心照顾非亲非故的老年人的同时,作为具有赡养老人法定责任的子女,理应担负起更多责任,他们才是《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赡养扶助父母的第一责任人。
之所以说这些,是有感于如今社会上,有些子女在赡养父母方面,没有尽责。常年不探望父母不说,对父母求医、购物、取款、付水电费等困难不闻不问,父母求助他们时,他们也总是推说忙,而不愿帮忙。一日清晨,我就看到有老人一边抹眼泪,一边在银行门口排队取号,老人告诉大家,他有子女,且住得都不远,但子女间因有矛盾,从不管他,疫情期间全靠社区帮扶才过了难关,平时付水电费、购粮油等都靠邻居帮忙,但取款涉及经济和隐私的事,他不得不亲力亲为。
我有个朋友,儿女双全,从不吝啬为父母花钱,但他们却很少探望父母,即使偶尔来,也是“来是一朵云,去是一阵风,闲谈不超三分钟”,更遑论为父母敲敲背,捶捶腿,说说家常话了。朋友苦恼地说,自己收入也不低,哪里在乎儿女的钱财扶助,他要的是亲情啊……
更有甚者,子女依靠父母多年积蓄海外求学,学成后在海外定居,多年不回,对父母疾苦不闻不问,父母想电话、视频联系也是奢望。有些人给父母几个钱替代赡养,有的一毛不拔不说,连父母病危时想看他们一眼都不得,遗产继承等手续也是委托律师全权代理。难怪社会上有老人悲叹:别把子女培养得太优秀,让他们“黄鹤一去不复返”。
明明有儿有女,但日子过得像“孤老”的老人确实存在,我且将此现象称为“被孤老”。如何消除“被孤老”现象,除需要法律制约外,还有待社会各界的努力。一言以蔽之:“被孤老”是反社会现象,当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