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宝山推出“绿色低碳十大行动” “智慧车位”重在“智慧收费” 申城首个零能耗建筑本月底亮相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沪开工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8-08

“智慧车位”重在“智慧收费”

方翔

“5分钟内停车只需2元,半小时4元,一小时7元,夜间停车5元,全程移动支付。”近日,宝山区同济支路的智慧车位收费表,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据悉,这种收费模式已经通过“上海停车”App在许多道路上实现了。

缓解大城市的停车难,除了要通过挖掘潜力,增加停车位的供给之外,也需要智能化手段,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近日,“上海停车”App已经在各大应用市场正式上线推出2.0版,用户在标注有“上海停车”标志的公共停车场(库)和所有收费道路停车场,可以一键查询支付停车费。像上海的一些道路上已经实现了“先离场后付费”的便捷服务。

尽管申城的不少道路上已经设置了“智慧车位”,但总体使用的数量偏少,像同济支路这样受到欢迎的更是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许多“智慧车位”的支付方式虽然方便,但收费模式并不智能化。目前,绝大多数的“智慧车位”收费都是按照小时计费,像浦东一条道路的“智慧车位”收费是一小时15元,超过1小时后每30分钟10元,夜间泊车10元一次。而周边人工收费的一条道路,则是按照“40元一天的一口价”,对于停车时间较长的车主来说,人工收费更实惠。公开数据显示,包括社会停车场库在内,使用“上海停车”App累计缴费订单所涉及用户约87万,日均服务的车辆仅有1600辆左右,活跃度有限。

要进一步提升“智慧车位”的使用率,除了要通过对于停车位等“静态”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之外,更要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用动态方式去调整“智慧车位”的收费模式,针对道路特点,设计出超时多收费、停车费封顶、夜间收费等计价方式,让车主根据停车费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停车位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用时间互济的方法,实现停车位动态增加。

“智慧车位”不仅是智慧管理,还在于智慧引导,通过智慧收费,精准有效引导机动车合理停放及使用。这不仅能破解道路停车难等问题,还可以鼓励车主绿色出行,倡导市民低碳生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