扆虹园修缮现场 记者 王凯 摄
扆虹园历史资料图
上海文学馆效果图
近日,随着上海文学馆在武进路439号的开工,漫漫的人声、叮叮的敲打声,仿佛为百余年历史的扆虹园青砖墙抚去岁月蒙尘,使虹口这一地域的诸多往事又渐渐浮现在今人眼前。最近,扆虹园的身影还悄然出现在作家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中:“陈千里在北四川路桥前下了电车……确定没有尾随的人,然后沿路朝北走去,这一带是他曾经常来的地方,公益坊里的水沫书店、辛垦书店不知道是否还开着,鲁迅、冯雪峰、陈赓也曾在此参加《前哨》杂志的活动,公益坊广东人聚集,西北面的‘扆虹园’是中山先生数次到过的地方……”
沿街的灰白对比
将于2024年正式对公众开放的上海文学馆整体由“扆虹园”等3幢历史建筑及1幢新建筑共同组成一个围合形状的建筑群落。
行至武进路近江西北路口,一堵镶嵌着红色弧形拱券的清水砖墙便显露在行人眼前,此处,即为扆虹园,与它紧紧衔接着的却是一栋灰白色的两层楼建筑——赵岐峰公像堂。扆虹园与赵岐峰公像堂两栋建筑呈现在武进路上的外立面界线分明。
“扆虹”意为屏风上的彩虹,拥有这般诗意名字的小楼原为赵家花园的主建筑,由粤商赵岐峰父子建于1905年之前,属历史保护建筑。与之毗邻的赵岐峰公像堂建起的年代要晚一些,负责修缮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孙玫解释,在有迹可循的历史照片中,沿街这一片本为一色的清水砖墙,但是,待到修缮工程实际进行时,却发现赵岐峰公像堂这一片已是灰白色的汰石子表面,“可能是某个年代曾经有过比较考究的修缮工程,在风化损坏了的清水砖表面用汰石子覆盖。我们洗去一部分表面后发现,内里的清水砖有青有红,大小不一,若一定要露出清水砖墙来,除非进行大面积的拆换,这样对周边居民的干扰会比较大,且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较大影响。”经过综合研判,修缮工程决定保留这个遗留在建筑上的痕迹,即用接近汰石子的真石漆覆盖墙面,只在赵岐峰公像堂建筑的南立面恢复了清水砖墙,一栋建筑的南北两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
花园的开放重生
从正在施工的武进路439号绕至建筑群落的南面,会发现“赵岐峰公像堂”的石匾额依然存在,而中式牌额两旁的涡卷是西式的,门楣上的山花亦属欧式纹样。孙玫指着大厅地上的柱桩介绍,厅内原有的木柱支撑也是典型的中式建筑构件,最早的木柱早已蛀空腐烂,此次修缮将会最大程度复原木柱的模样。“当时的建筑师没有严格按照某种建筑模式来建造房屋,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发挥,也是当时东西文化融合的体现。”
踏入阳光下的室外空地,即进入了散落在史料字里行间的海上名园之一——赵家花园。在《孙中山上海史记寻踪》和《虹口区志》中都有对赵家花园的原貌描绘:整幢建筑前后共四进,沿老靶子路大门建有二层楼房,中间为石柱石板砌成的门楼,进门为两扇木质大门。沿街底层为游客休憩之处,楼上为工作人员宿舍。过二层楼房为一长方形天井,种有花草。第三进为三层楼房,中间有两扇雕花落地长窗,天花板装饰有圆形图案的吊灯,两边是壁炉,地上是嵌花瓷砖,东首是一圆形的精致楼梯,二三层楼上为寝室。第四进为厅堂,朝南辟有花园。南面有两层的弧形拱券,还有一个极富中式特色的亭榭,花园内有大片水池,绿树环绕。
扆虹园因为它的“小巧精致”,还被早年许多推崇“文明结婚”的新人选为现代婚礼的举办地,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的《上海指南》中写有,“非有人介绍,不能往游。然可赁为文明结婚用”。有人根据“上海年华”网站上唐绍仪与吴维翘的结婚现场的照片,推测这位清末民初的政治活动家的第三次婚礼就在扆虹园举办。中国的地方官员多次在赵家花园会见各国驻沪领事,把酒言欢。但据相关图纸显示,至1940年代中期的扆虹园,已经不复当年盛况,水池和亭台楼阁都已不见。
此次修缮,花园的历史照片已无处寻觅,仅凭残留在文字记载中的只言片语无法复原,因此在原地,将留出一片开阔的绿地,从一个仅向熟人开放的私家园林,转而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的空间,如同画中的留白,留待人们来此遐想。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