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日升月移。今天,临港新片区3岁了。
中国上海的东南角,距离中心城区70多公里,这1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始终磁石般吸引全球目光?只因这里的探索,不仅对中国举足轻重,对世界也意义非凡。
举一个例子。截至今年8月15日,上港集团已在洋山港完成国际航行班轮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作业11艘次,合计加注LNG约6.3万立方米。听上去很拗口,也没觉得有多重要,但在8月17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三周年制度创新奖表彰大会上,它获评新片区十大制度创新项目。
含金量究竟在哪里?在减少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它不仅是“中国首单”,也意味着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达飞集团LNG船定期前来加注“打卡”。未来,随着更多船公司的LNG船投入使用,上海将成为重要补给站,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我们都知道,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上海承担着与全球最顶尖城市一较长短的使命。从追赶到并行再到超越,前方很可能不再有航标,必须探索属于自己的规则,掌握制度的话语权,才能从过于依赖低成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向集聚和使用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转变。临港新片区在干的,就是这样的事。对于中国,对于上海,这是一张“新的王牌”。
制度创新,抢占未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据了解,仅一个LNG加注业务,就有大量的前置工作:去年8月,推动国内首家LNG船舶管理公司获颁资质证书,解决保税LNG加注船船舶管理问题;同年10月,推动设立国内首个LNG双燃料船培训机构,解决保税LNG加注船员资质问题;今年1月,出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明确区内企业经批准可以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LNG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每一项都是创新,每个点都要突破。
最让人感叹的是,当万事俱备,因为没有先例,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对项目申请进行批复。最后,在全市10多个相关部门的协商下,由新片区自己给自己批复。当创新走在了前面,这种抉择必将是未来的常态。这才叫敢闯敢试,这才是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首创构建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等为代表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实现大飞机“一司两地”监管模式创新;开展外资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在全国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等等。
按照规划,到2035年,新片区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3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五个重要”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的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开放体系,打造高端航运、跨境金融服务、新型国际贸易、高科技前沿产业等特殊经济功能,形成了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案例,其中36个为全国首创。
扮演不一般的角色、实现不寻常的作为、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这背后,是临港人披星戴月、只争朝夕的拼搏与探索。
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产业促进中心副总监陈明伽所在的企业,是新片区“001号”公司。前些天,他去一家火锅店吃晚饭,旁边桌坐的都是不认识的人,但聊的话题却都很熟悉——谈产业、谈人工智能、谈数字孪生城等等,全是和临港新片区发展息息相关的事,这让他格外感慨:这里汇集了一批有才干、有理想的年轻人,“我们都是这份伟大事业的‘合伙人’”。
这种探索未来的勇气,奋力向前的身姿,本身就充满了独特魅力。它和新城的居住环境、营商环境、教育和医疗环境等一起,构成了临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氛围。三年只是开始。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开放试验田、改革样板间,充满希望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临港必将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来到上海,放眼世界,探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