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6日 星期日
身边《人世间》剧情人物(中)
第15版:金色池塘 2022-09-05

身边《人世间》剧情人物(中)

《人世间》剧照

编者按:

“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生活并不是一首诗,“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人世间》台词),那个年代,有些人十八岁不到就下乡插队了……

对于自己的付出,有人说:“青春无悔。”电视剧的热播,让一些人在剧情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青春无悔的岁月

曹慧中

《人世间》中周秉义、郝冬梅和周蓉的激情燃烧的知青生涯,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周秉义下放到军垦农场,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进取奋斗,把宝贵的青春留在了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妹妹周蓉,为了追求梦想,19岁远赴贵州山区,在陡峭的山洞边为孩子们授课,以青春的代价收获年少的梦想,即使伤痕累累到百孔千疮。恢复高考后,两人同时考取了北大。之后,一个成了高干,一个成了副教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老了,到了步履蹒跚时,依然无法忘记那个当初充满青春梦想的地方,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农场,还是偏僻的贫困山区,青春时的憧憬,还有记忆中的地老天荒,永远镌刻在他们心灵最深处的地方。

与他们同时代的我,1970年时尚不满18岁,作为知青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4年以后,也被选到学校当民办教师。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普通话,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方言朗读课文的习惯。1978年,我按政策回城。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淅淅沥沥的雨天,在悲壮离别的气氛中,全校500多名师生送我到信江码头的情景。

1986年和1988年,我两次回到那片土地上,那魂牵梦绕的课堂上,那充满青春记忆的地方。转眼间到了2017年,我带着老伴再次故地重游,几乎没人认识我了,可我依然留恋这片红土地。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这片贫穷的土地上,我们幼稚过,迷茫过,但也坚强过,奋斗过。

于是,我在《人世间》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成千上万同时代的无怨无悔的你我他!

夫妻要风雨同舟

龚伟明

假如生活是这样的:娶了一个寡妇(还带着一只“拖油瓶”)、没好好读书、下岗回家、入狱服刑……

陷入这样的生活,有人会沮丧,有人会哀叹,有人会哭泣。不过,在《人世间》中,周秉昆对于如此人生,他对养子有一金句:“觉得苦吗?嚼嚼自己咽了。”虽然听起来有点无奈,但他一路有妻子相伴,释然了那番苦味。

民间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情况发生。面对困难,丈夫会冷酷抛弃妻子,或妻子会狠心离开丈夫。劳燕分飞,演绎出一幕幕家庭悲剧。这让人伤心流泪。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如果说那时“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那么“觉得苦吗?嚼嚼自己咽了”则是现代版的夫妻对待困难的态度。由于周秉昆和郑娟相濡以沫,相慰相抚,才能携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

人生万象里,我们更愿意看到丈夫受妻子影响,妻子被丈夫感动,心心相印,彼此尊重。虽然普通,但是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真实、真情和真诚,尝尽人生百味,活出精彩。我不由得吟唱起《人世间》主题曲:“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歌词让观众联想到自己人生的跌宕起伏,产生共鸣,一起向往美好生活。

“嚼了”“咽了”,有道是苦尽甘来。夫妻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忍耐、承受、奋斗,形成克服困难的合力,生活就会馈赠自己成果。周秉昆是一个艺术典型。对更多觉得生活不如意的人而言,应以肩负责任,克服困难的精神,迎接生活的转折。

有一种爱叫写信

郑自华

周志刚在重庆,大儿子在哈尔滨,女儿在云南,老家在吉春,一家人分散在四个地方。儿行千里母担忧,周母在家整天盼来信,好容易来信了,周母不识字,秉昆一到家就催促念信。听秉昆念信是周母最开心的时候。

周家的这一幕,我家也经常上演。我家五兄妹,4人在外地,我一人留在上海,给母亲念信是我义不容辞的事。和秉昆一样,我念信也经常要“贪污”,不是我不识字,实在是有些话不能念出来,比如生病了,吃不饱了,想家了,每次念,母亲都要掉泪,于是我不得不掐头去尾、中间跳行,以图“蒙混过关”。和周母不一样,我母亲扫过盲,粗识文字,有时她会自己看信,发觉问题,找我算账,骂我为什么有的不念?我只得委屈地说:啥人叫侬哭?侬哭我读不下去,说着自己也哽咽了起来。有时收到来信,薄薄一张,字写得特别大,还只写了半页,母亲让我写信问什么原因,不知道大人操心吗?我说也许很忙,写封信报个平安,免得家人牵挂。母亲听后,点头,平安就好,平安就好!除了念信,更多的任务是写信,我要介绍上海的情况,同时还要将他们的信中内容转述给其他人,他们都说看了我的信蛮过瘾的。

寄信也有故事。信投到邮箱,有时被退回,上面贴了补邮资的封签,说是超重。那时寄信本埠4分,外地8分,分量不得超过20克,后来我干脆到邮局去寄,现场称重,发觉超重1.5克,那要多付8分钱,太不划算,于是将信封剪掉一只角,再将信纸的空白处裁掉点,正好20克。

周妈妈的智慧

章宜娟

《人世间》里的周妈妈,是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她不仅把三个孩子教育得有品德,爱进取,也把整个家打点得如同灶头上的火,很温暖。从中,我看到了她的生活智慧——顺势而为:没法阻挡大儿子的离家远行,一句“穷家富路”让爱绵长;女儿的不辞而别使她很气愤,但她还是接受了女儿去拥有自己想要的“好年华”;左邻右舍的来往,她从不推辞,就连乔妈妈提出的“借宿”一事,她也将就着同意。她在顺势中调节人际关系,调节自己的心情。这种顺势而为,让我想起了我的祖母。

祖母也不认字,还裹着小脚。我7岁那年,小舅跟我妈提出要去安徽农村插队。我外婆去世得早,妈妈一手将小舅带大。她伤感不已,不希望小舅离开上海。面对我妈,小舅为难了:他之所以想离开,是为减轻我妈的负担,但他又不忍心看着我妈伤心落泪。一大家子的人,各自的心情还不一样。这时我祖母迈着细碎的步子来到小舅身边,递给他几张十元钞票,说:“他小舅,你带上这个吧,多买点营养品,吃得好点,如果能请假,就多回来几次。”那钱是祖母多年来省吃俭用存下来的。

懂事后,我问祖母,当年您怎么舍得拿出积蓄给小舅?祖母说,你小舅自己是想走出去闯闯的嘞,我这样做,你妈妈多少也得到安慰了。

多年后,家人回忆起这段往事,小舅说:你祖母真是灵光啊,作为婆婆,她不便多说什么,但她拿钱给我,已经表达了全部的意思。是她觉察到我有离开家的念头,并让这件事过渡得很平和。这,就是平凡人处理平凡事的一种智慧。

我身边的老干部

徐琏

前些日子追了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这部剧浓缩了中国五十年的时代变迁,融汇了各色人物,其中几位老干部形象跃然荧屏。这几位老干部都经历了特殊时期的特殊困难,后来官复原职,在重要岗位工作、退休。他们的言行举止,很有代表性,让我从内心感受到一种震撼。演员演出了那个年代的精气神,勾起了我跌宕变迁的人生经历的回忆,一些难忘的故事,如拼图一般,一幅幅展现在我的面前。

20世纪7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分配到服务性行业,虽然不是剧中乔春燕那样的扦脚工,但也属社会底层,在饭馆洗碗刷盘子。难道一辈子就这么度过吗?我心存不甘,情绪低落到冰点。而这时我遇到了菩萨心肠的铁面书记“曲秀贞”。也是一位女领导,她原则性强,态度鲜明,在群众中有着强大的气场。职工们对她心存敬畏,但更多的是敬重。她像家长一样,鼓励我们“趁着年轻,多看书,多学习”,要努力把工作做好、日子过好。在她正向的引导下,我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坚持读书学习。恢复高考后,我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以后我在机关工作几十年,担任领导秘书时,接触了好多类似《人世间》中的老干部。有原则性强、事业为重,工作第一的“郝省长”;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的“金月姬”;有为人正直善良、富有人情味的“马守常”。随着剧情发展,我的老领导竟鲜活地从剧里走出来,与我言谈。

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不少,我在他们身边工作过,所以,我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