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方言话剧不仅仅是个“噱头” 玲娜贝儿,该不该开口说话? 观众席里 车铃声响成一片
第9版:文体新闻 2022-09-05

观众席里 车铃声响成一片

上交委约作品《时间之轮》昨晚首演

自行车作为乐器登场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车铃、链条、踏板,车轱辘的转轴声,还有击打坐垫的闷响……自行车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昨晚,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王斐南创作的《时间之轮》在上交新乐季开幕音乐会(二)首演。舞台上,两台崭新的凤凰牌二八大杠(自行车)作为乐器登场,一辆轮子响、一辆链条响,点缀在交响诗恢宏旋律中,诙谐有趣又让人感慨万千。尤其是彩蛋环节,当观众席里车铃声响成一片,三代人秒回青春年少时代。

二八大杠

三代人集体记忆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80后的记忆里几乎都有坐在父亲自行车横梁上穿越拥挤人群、掠过城市风景的画面,80后的王斐南也不例外。从最早的凤凰二八大杠,到后来能变速的复古山地车,再到如今随时扫码可用的共享单车,自行车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创作这部交响曲,王斐南笔下的旋律始终在记忆穿梭:“我就好像骑着属于时间的车轮,越过层层的历史画帧,迎来了今天的新时代。”

60后的音乐总监余隆对自行车也情有独钟,上交首张由德意志留声机全球发行的唱片封面就是余隆倚靠在一辆永久牌老式自行车上,身后是浦江风景和晨曦微露的上海。在他看来,自行车是城市的符号之一,也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时代:“我们读大学那时候,自行车可是稀罕物,拥有一辆就拥有了交通自由。我们有同学为了参加舞会,从五角场靠脚蹬一路骑到徐家汇。”

在余隆看来,当代作曲家的灵感很多源于对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这也更易让观众共情。“把自行车放到台上,因为它的声音很悦耳吗?其实不是,它更多代表了一种情绪的调度。以前古典乐更多是听觉的产物,但今天,受到短视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影响,它除了‘好听’还要‘好看’‘好玩’,《时间之轮》就是一次这样的尝试。”

音乐画卷

三部分引发共情

《时间之轮》这幅音乐画卷,包括三个不间断的部分及尾声,描绘了老上海的弄堂中、老北京的胡同里,以及现代城市繁忙的大街小巷中辗转穿梭的车轮影子。作品中先后出现各式各样模拟自行车和城市景象的音响效果。乐队中作为乐器出现的自行车原型,和观众席中浩荡的“车铃”队伍,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和王斐南以往作品多偏向学院派风格不同,《时间之轮》力求好听并有画面感:“更偏流行,更电影音乐一些。”

王斐南自小就在音乐上展现天赋,大学时代的她,能一边按时交出“晦涩”且“极挑战演奏家技艺”的作业,一边搞摇滚、组乐队、玩电子乐、写流行歌。王斐南毫不讳言求学时期的创作有种“唯有把作品写得艰涩才显得高深”执拗。但如今她的想法有所改变:“我觉得更高的境界是返璞归真,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写出能让观众共情的作品,让他们觉得古典音乐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之轮》交响诗创作时,正值上海“静默”的春天,王斐南说:“通过这个作品,表达出我对辗转在时间之轮中的都市和整个世界的未来憧憬。”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