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宝用灶台烧水 张雨滴 摄
嘉兴港区亭桥北综合供能服务站 陈斌 摄
世界互联网人才大厦 陆钰娟 摄
本报记者 吕倩雯
在嘉兴海盐,一个个创新推广的“柴改电”土灶,让村里烟尘气少了;在嘉兴港区,一辆辆“不吃油不用电”的氢能公交车,让绿色新名片亮了;在桐乡世界互联网人才大厦,一家家高新科技企业入驻,让产业凝聚力强了……日前,记者随“在红船起航地看见共富未来”2022央媒嘉兴采风行,探访引绿到“嘉”的共富实践。
低碳村 未来嘉乡
走进雪水港村,村民周六宝正在家中用灶台烧水。不同于传统土灶,她家的灶台不用柴火,全靠电力驱动,既保留了农家大锅烧饭的习惯,又减少空气污染。
“农家使用柴火做饭,一次大约消耗6斤树枝、秸秆和杂草;使用电灶后,烧一顿饭只要花0.4元左右的电费。”嘉兴海盐县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陈余良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全村使用电灶,一年可减少柴火消耗近10吨,既减少排放,也更加实惠。2019年,雪水港村在浙江省率先实行“柴改电”,全村590余户家庭做饭不再烧柴,一年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奖项。
“柴改电”只是雪水港村构筑“低碳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村里聘请浙江大学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王竹教授为低碳乡村建设专家顾问,以“绿色共富、零碳未来”为主题打造低碳村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构建未来乡村、低碳产业等九大应用场景。
实现低碳,提高用能效率也很关键。去年7月,嘉兴海盐首个电力驿站在雪水港村启用,打造了一个“以电赋农画像全景大厅”。大厅中“碳画像三色图”定期更新,用绿色、黄色和红色代表各主体的碳排放量状况:绿色代表碳排放健康状态,黄色为亚健康状态,红色意味着该用户需要整改。在村展示馆内,全电景区、低碳民宿、智能温控……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雪水港村以数字赋能推进未来乡村绿色循环发展。
漫步村庄,“未来嘉乡”已然初具规模。设立在游客服务中心旁的光伏停车场,已投用一周有余。利用光伏供电的路灯、栈道随处可见,包含健康e站、智慧农业等多个项目的数字乡村实验室正火热动工,低碳理念融进雪水港村的角角落落。目前,雪水港村已入选浙江首批未来乡村试点之一。“‘烟尘气’少了,村子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陈余良说道。
新企业 绿色通道
在位于桐乡的世界互联网人才大厦的广场上,一个专供大厦企业和人才的核酸采样点已运行一月有余,该核酸采样点由嘉兴智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设立,提供免费核酸采样服务。
智凌生物科技,是首批入驻人才大厦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顾海龙介绍,2020年3月,研发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团队共同创立了智凌生物科技。“我们企业主打的Attack微纳米生物空气洁净技术,能高效杀灭细菌、病毒,使用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已有20余项专利。”2020年,智凌生物科技入选“桐乡精英引领计划”C类人才项目。
为绿色企业,开启“绿色通道”。“人才项目认定后,桐乡政府一直在推动我们往前走。”顾海龙介绍,当地政府了解企业的研发、生产情况后,立即为企业提供了专利补助等政策的申领渠道、方式,以及数万元的补助资金。
安家世界互联网人才大厦后,智凌生物科技迅速发展、崛起。2020年,其推出的空气净化消毒器,杀菌消毒率达99%以上。如今,智凌生物科技在微纳米生物科技、空气净化消杀领域不断探索,已经实现多应用场景、多功能匹配的产品开发及销售。
“我们的设计人员,就是在公司楼下的人才服务大厅招聘到的。”顾海龙笑说,企业要招人用人、技术交流,可以到一楼的人才市场看看,如果招到外地员工,还可以申请楼上的人才公寓。“可以说服务到家!”
“在人才大厦,我们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和样品展示空间;每周六上午的招聘会,我们能迅速对接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250间人才公寓,申请租房补贴后,月租最低300元。”顾海龙说,“这里就是一个人才的汇聚地。”
作为桐乡第一个人才服务综合体,世界互联网人才大厦构建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一站式、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桐乡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氢能源 加足马力
不吃油不用电,“氢氢松松”跑380公里,没有刺鼻的尾气,唯一的排放物是水,真正实现绿色无污染。今年2月,5辆崭新的氢能公交车投入嘉兴市区运营。其中的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由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重塑集团成立于2015年,从燃料电池起家。“这是氢能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因此,企业总部和技术研发,放在了创新资源最丰富的上海。”重塑集团董事长兼CEO林琦说,2021年,随着企业规模从氢能产业链的中游研发延伸至上游制造,他开始在长三角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制造基地,很快将投资目光转向嘉兴。
在林琦看来,嘉兴几乎“100%”符合氢能产业制造基地的各项要素:“其一,嘉兴港区是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多,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其二,氢资源的半径范围内,要有成熟的应用场景,嘉兴港区拥有港口,具备完善的货物运输、物流配送条件;其三,氢能产业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
嘉兴港区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化工新材料。目前嘉兴市工业副产氢产能达4.8万吨/年,其中嘉兴港区副产氢量占比近50%。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嘉兴港区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生态化。
顺势而为,造势而胜。去年4月,嘉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嘉兴港区要延伸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在长三角地区形成引领示范,同时出台实施细则,为项目招引、孵化提供整体配套服务。“政府为产业发展创造了相对优质的环境,又有相应政策鼓励港口公交、当地企业使用氢能源汽车。”
上海的探索也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经验。目前,上海计划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氢能产业空间布局。金山、宝山是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临港、嘉定和青浦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各区发展侧重不同,发挥优势,形成产业集群。
去年8月,上海城市群被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作为城市群成员,嘉兴成为浙江省唯一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试点示范的城市。“相信氢能产业的‘嘉兴模式’,会成为未来国内推广氢能源的典型案例。”谈起氢能源的未来,林琦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