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这两天,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以及淮海路上又现购买鲜肉月饼的长队,中秋佳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两条马路上有超过20个品牌、近100种口味的鲜肉月饼。在上海这座争分夺秒的大都市,人们居然为了一只鲜肉月饼耐心地排几个小时的队,真无愧于它上海街头“美食顶流”的美誉。
上海的鲜肉月饼究竟源于何时?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源于老字号“悦来芳”。但是真正让鲜肉月饼“火”起来的,还是南京路、淮海路上老字号的加入。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曾说,他小时候在广州以广式月饼自豪,但到了上海,他最爱吃的就是鲜肉月饼。
鲜肉月饼的发展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计划经济时代,在人们买肉还需要凭票的时候,一只鲜肉月饼可以让人解馋。已故上海本土作家程乃珊就写过这样的场景:“鲜肉月饼,有盒装,也有散装,但大多数老百姓都选散装,排了半天队,喜滋滋地捧回家,那份开心满足之情,满脸洋溢。”
在上海的市场上,鲜肉月饼的大小、汁水的丰枯、酥皮的厚薄等都有一定的标准,消费者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曾经有的商家把牛蛙肉放到了鲜肉月饼中,但效果并不好,因而现在商家的创新都是小心翼翼,近100种口味的鲜肉月饼中,不少都是经过了一轮轮筛选之后逐渐被市场所认可的,像邵万生的糟香鲜肉月饼、三阳南货店的云腿月饼、王宝和的蟹粉鲜肉月饼等,都是结合了老字号自身的特长而研发出来的。
当消费者在为鲜肉月饼大排长队的时候,一个尴尬的数字是游客在这些商业街的平均逗留时间并不长。前两年的一个调查显示,游客在南京东路驻留的平均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在市政协近日围绕“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议题开展的协商议政中,市政协常委、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贾铁飞建议,强化沉浸式体验,引领持久性消费,更好彰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鲜肉月饼节令性不强,南京路、淮海路沿街商家,长年不断经销鲜肉月饼已成惯例,因而在引领持久性消费上大有可为。要让鲜肉月饼展现更多的“上海味道”,就需要通过沉浸式体验,来吸引更多Z世代的消费者。比如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加大对于鲜肉月饼的推介。又如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进行植入,像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历时3年创排、在去年首演的大型少儿舞蹈诗《中国节》中,就有关于中秋节做月饼的桥段,如果能将鲜肉月饼植入的话,可以吸引更多少年儿童关注。
当鲜肉月饼中的“上海味道”越来越多的时候,也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读懂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