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我珍藏的一本纪念册 仿古重工粉彩盖罐 青花瓷上品书香 年逾甲子的棋谱记忆
第13版:民间收藏 2022-09-24

年逾甲子的棋谱记忆

◆陈日旭

我是一个棋迷,自幼跟邻居伯伯学会“炮打隔子象飞田”的中国象棋。会下象棋的人都知道,象棋易学难精,仅靠自己研究摸索,下到一定程度便难以提高。此时,就必须有老师辅导和指点,这老师,不外两种:人或书。

我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读中学时,我的棋艺在学校已有点小名气,棋艺提高途径主要是靠下得多,另外寒暑假常去棋摊看大人下棋。初中毕业进高中时,听说有棋谱出版,我就到新华书店买到一册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象棋谱》(第一集),定价6角5分(平装版,精装1元1角),我自喜出望外,爱不释手。翻开浏览,编者是:杨官璘、陈松顺、朱剑秋、吴南生、屠景明、冯锦诸六位。首位大名鼎鼎的广东杨官璘是一位全国棋迷心仪的高手,人称“魔叔”。第二位是他的同队棋友陈松顺,棋艺同样高超,雅号“华南神龙”。朱剑秋、屠景明两位均是享誉上海滩的著名棋手,对上海棋坛发展有着莫大贡献。上述四位,在我的棋艺生涯中都曾从初见、到熟识,后来,或在全国棋赛期间担任他这一台的裁判;或赛后邻座进餐,谈笑风生;或一起出谋划策,合作编写棋谱;眼下,四位虽已不在,但相处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遗憾的是,吴南生、冯锦诸一直无缘拜识。

此第一集里最大篇幅介绍的是布局研究。布局是一局棋的基础,如同两军交战,行兵布阵尤为重要。我在这一集里,学习体会最深的是“先手五八炮对屏风马”,学会掌握了各种套路变化,基本可做到小占优势,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象棋谱》(第二集)于1959年5月出版。为顺利购到此书,有个情节不得不提:我经常去曹家渡五角场新华书店转悠买书,与书店四五位营业员混熟了,一位营业员阿姨了解我的心愿,主动表示,书一到就通知你。好在我家就在斜对面弄堂2号,楼下喊一声就听到。由此,我第一时间买到了第二集。本书编著者除了广东的杨、陈两位,还有何顺安、惠颂祥、甘雨时、王兰友四位。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春天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棋赛上,我见到了惠颂祥和甘雨时,他们均是常熟人氏。前者任赛会副裁判长,后者与我同在资料组工作。初次相会,大家以棋论友,相谈甚欢。

《中国象棋谱》的第三集是1962年10月出版的,当时,我已在军营当兵,根本不知出版信息。好在高中一位同样喜欢下棋的陈姓同学主动买了一册寄到部队,我立即回信表示谢意。至此,连同我带到部队的前两集,一套三集,全了!三本书中,第三集最厚(定价1元1角),内容也多。印象较深的是,因为当年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书本的纸张质地较差,有点毛糙。作者中多了上海的“双枪将”徐天利,我明白,书目里的“中炮七路马”布局介绍,一定出自他手,因为这是他最擅长、运用最多的开局。2021年春天,徐天利病逝,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版刊出一篇《“双枪将”徐天利》的文章,回忆了我们相处的小故事。

据我所知,这套《中国象棋谱》是1949年后国内出版的第一套象棋棋谱,内容系统完整、翔实实用。自从拥有这套棋书后,我如同有了一位“良师”和一套“词典”,可以随时讨教、查阅。之后,无论是在军营中,还是退伍后的几十年间,我一直利用休息时间潜心研习,棋艺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发展,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与棋谱有关的新变化,就用笔在棋谱上作详细注解,写不下另附纸条。可以说,在我的生命中这套书让我受益良多。

时光荏苒,从购得这套棋谱算起,六十余个春秋匆匆而过,这三本书的纸张已泛黄发脆。由于时常翻阅,加上多次搬家迁居,封面也难免破损,但在我眼中,它们是伴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