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上海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倍增,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双向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头部城市。昨天,市委外宣办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围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主题,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情况。
消费,增长第一拉动力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消费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分别增加到9家和17家,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21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跃升至16.3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
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十三五”期间,上海年均引进首店超800家,占全国一半左右。2021年,新设首店首次突破千家,超过30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沪举办新品首发、首秀、首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3.24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1.32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上海的贸易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高,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2021年,上海口岸贸易额达10.1万亿元,全球占比提升至3.6%左右,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服务进出口额达229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30%。
投资,双向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上海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双向投资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了1680亿美元;十年间,对外投资备案中方投资额累计超1700亿美元。
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蓬勃发展,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船舶代理公司、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批首创项目纷纷落地。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77家、外资研发中心523家。出台全国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外资企业投诉中心、涉外服务专窗等精准服务机制让外商在上海敢于投资、做大做强。
截至2021年底,上海企业在境外累计设立企业超过5000家,海外存量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10家。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持续增强,对沿线市场的对外投资额、进出口额和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全市比重提高至11.4%、22.4%和61%。
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
十年来,上海形成了一大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已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从2013年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到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到2021年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制定了全国首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等一批重大政策举措率先落实。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和引进总部类企业近500家,成功创建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揭牌启动,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全面提升。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也在上海率先启动,目前已进入4.0版,每年支撑全国近1/3贸易量和40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的数据处理。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上海口岸通关时效比2017年压缩了一半以上,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单项指标第一,居全球海运经济体前列。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