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双碳”工作
第5版: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2022-10-21

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双碳”工作

上海市代表团热议绿色发展

白龙港污水厂建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国内标准最高的除臭创新工程,为上海的碧水蓝天作出巨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一能 屠瑜 解敏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上海代表们结合自身体会,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陈杰代表:集中高校优势助力绿色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的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上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推动绿色发展领域,应当加快转型,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同济大学近年来积极发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科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作为示范区重点项目,学校牵头成立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已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研究、“双碳”政策的制定、零碳技术和零碳社区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同济的倡议下,华东地区八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还共同发起组建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开展绿色低碳前沿的引领性的原创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的创新研究,服务长三角高质量的一体化建设。此外,同济牵头编制完成的“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示范区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已于今年8月印发实施。专项规划将推动水乡客厅近零碳发展,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碳中和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碳中和技术示范领域,同济大学建设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示范基地于去年10月份全面落成。将氢能社区、太阳能光伏、社区能耗模拟、数字孪生等碳中和的技术贯穿其中,进行集成的创新。

陈杰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同济将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更好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可持续推进,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李永明代表: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各领域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明对二十大报告里提出的“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格外关注。“这为我们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李永明说。

李永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建八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革新建造技术,坚持绿色低碳研用一体,投资建设了一大批环保重点工程,同时将低碳混凝土、零排放机制砂、国产碳纤维等低碳型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以实际行动推进“双碳”工作,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比如,由中建八局研发的项目端应用——绿碳管家系统,可实现在建项目施工过程碳排放总体预估、过程碳排实时监测、减碳技术集成应用等功能,有效弥补了建设过程中碳排放监管的不足,是在绿色低碳领域推进的一项重大科技创新举措。未来,中建八局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领域,加快升级绿色建造方式,布局低碳新产业,全力争当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示范性企业。

成慧代表:垃圾分类实践还有提升空间

成慧代表是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陈扣娣班班长。这个劳模班组几十年如一日当好城市美容师,开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之先河,不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保洁质量和效率,也使环卫作业更加精细化、规范化。

参加党的二十大,令成慧倍感振奋,也让她更具使命感。长期从事一线工作的她对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有着更直观的认识。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原来一座城市每天的垃圾产生量如此巨大”,从此,成慧和班组成员的工作内容又多了一项——垃圾治理收集。

从社区规范清运到沿街中小商铺垃圾收集,他们不断探索创新环卫垃圾分类收运方式。现在,他们联合街道运用信息化一网统管方式,实施了定时定点分类收运“3.0版”,通过微信提醒、刷卡管理,试行商家扫码倾倒垃圾的模式,为定时定点分类收运迈入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提升环卫垃圾分类收运效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年多来,尽管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垃圾分类对资源回收利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成慧看来,垃圾分类实践依然还有可提升的空间,例如不断提升对垃圾的处置和循环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和设施完善,都能让垃圾分类工作变得事半功倍,也能让回收的垃圾产生更大的效值。

成慧说,二十大报告向我们所有人倡导节约集约,希望我们能够守住绿水青山,守住资源,造福后代。

杨戌雷代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杨戌雷代表是治理污水领域的专家。他驻守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承担着上海约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量。他和他的团队用精湛的技术和具有前瞻性的工艺,不断改善着上海的生态环境。杨戌雷曾经历并见证了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通过不懈努力,他一步一步成为污泥处理行业的领军人物,也从一名普通党员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过去十年的伟大变革中,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杨戌雷说,他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推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推进高品质饮用水建设,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不断破解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瓶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上海的碧水安澜。

何小玲代表:“夜行侠”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在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技术负责人何小玲看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与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所带领的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团队也是如此。他们被称为“地铁夜行侠”,每天凌晨穿梭在地铁隧道内,为2800万上海市民的绿色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何小玲告诉记者,地铁作为最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之一,是城市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维护上海地铁轨道交通这一规模巨大的系统,需要超高的责任心与专业能力。每天地铁结束运营后,地铁维保团队的工作则刚刚开始,每天深夜12时进入隧道一直巡视维修到凌晨3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高的效率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这样争分夺秒紧张又充实的工作每天周而复始。

十几年间,何小玲带领着团队累计行走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我们的工作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随着地铁越来越安全、高效、便捷,市民们选择绿色出行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何小玲说,绿色发展是一个大命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祝玉婷代表:绿色金融推动“绿水青山”建设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祝玉婷代表所在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闵行支行,今年获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认证的“碳中和”证书,成为上海地区首批获得“碳中和”认证的银行网点。她说:“对于企业来说,只要有生产经营活动,就会有碳排放。浦发银行作为一家拥有多个分支网点的经营机构,我们有责任去践行低碳银行建设。”

具体操作上,她举例介绍说,闵行支行装有一个脚步探测仪,可以把每日客流的脚步能量转化为电能;支行还推行每月一次的“无车日”,倡导员工更多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这些都可以有助于降低每年的用电量,存在缺口的部分再另外购买碳排放量。

“除了企业自己去做碳中和之外,我们作为银行业,还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她进一步介绍说,“我们会进行绿色金融信贷投放,有专项的优惠措施,比如,会进行一些专项利率调整,贷款期限的延长等”。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她希望,国家能够给予绿色环保企业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作为银行也提供更多资金活水,来帮助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绿色信贷支持,以绿色信贷推动“绿水青山”的建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