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 朱刚 绘
导演郭小男
◆朱 光
今天,在文化广场开放的2小时彩排的名额已被戏迷秒空;一个月后,由郭小男导演、上昆演绎的55折全本《牡丹亭》即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导演郭小男说,“在《红楼梦》里我们看到的,是宝黛的爱情故事,但其实它是一部宏大的哲学著作。《牡丹亭》也一样,有些观众会认为它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它更是一部明代社会哲学及艺术美学的鸿篇巨制。”
“我们不缺华丽的舞台,但缺少对牡丹亭精神全貌的诠释和呈现。我们习惯了短视频的便捷,可能已经忘了“一字数转”的昆曲之雅和慢生活滋味。不妨花上一天的时间,去感受先贤留下的文化瑰宝,体验一次明代美学的生活方式。”
1 “55折《牡丹亭》,是昆剧人的毕生表达”
昆剧是“百戏之祖”。《牡丹亭》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且可以比肩的剧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梦”。始终以大戏剧观执导戏剧、戏曲等各类舞台剧的导演郭小男,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是一名昆剧人:“55折全本《牡丹亭》,是昆剧人的毕生表达。”
1999年,导演郭小男与当时仍健在的著名编剧王仁杰携手,创排了35折《牡丹亭》。现任上昆团长的谷好好笑称自己当年是“龙套头头”,一忽儿演花神,一忽儿演女兵——当时,他们心里就埋下了有朝一日演出55折全本《牡丹亭》的愿望。
“55折,才能把汤显祖的精神表达完整”,郭小男摊开他在《牡丹亭》全书上做的密密匝匝的笔记,红色的、黄色的荧光笔涂出了不同段落,N次贴纸上工整地写着“信息量超大:1、2、3……”,有些语句还被他重新调整了顺序,才能顺成剧本所需的流程,整个过程花了整整三个月:“不把这本书啃碎了,心里没底”。排演55折全本,两三年前就被排上议事日程。但好友王仁杰不在了,还有20折没动,郭小男就地一个字一个字研究,有些是案头文学,舞台上立不起来,有的是难懂的文言文,要细细推敲:“《红楼梦》是哲学;《牡丹亭》更是哲学——如今我们无法感受到明代理学对当时的人性影响到什么程度,全本表达了个体的及其所处社会的波澜壮阔。”
对待55折全本的态度应该是:“严谨、严肃、敬畏、完整”。在我们这个时代,上海一直打开大门接纳多元文化,“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文化,别人能看到我们吗?《牡丹亭》,就是我们。”
2 “为爱而死然后复生,会被亲人、社会接受吗?”
对传统小说、戏曲的爱情主题的切割、取舍、选择,有其渊源。但时至今日,我们要完整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貌。全本里,有战争、宗法、礼教、道统、精神、理想、情感……但目前已经上演过的版本,就连对柳梦梅的思想,都没有全面的解释。
“这个时代,我们才有机会做全本,而全本才能让人知道《牡丹亭》、汤显祖其实是有很多承载的”——杜丽娘因为爱而生,因为爱而死,可我们谁都没多问一句,当死而复生,从鬼回到人的杜丽娘,会被亲人接受吗?会被理学接受吗?杜丽娘的父亲杜宝,都不接受——哪怕连皇帝都接受了,她父亲还是不认同。杜宝是道统捍卫者,他依然觉得女儿是鬼。简言之,这是理学与人性的较量。
柳梦梅是凡夫俗子,要在完成古代男人的价值体系——走科考仕途成为状元的同时还背负了杜丽娘这条人命。但他最后完成了心学、情感、生命、科考等各种难题……这些都被以前上演的版本删减了。汤显祖说的不仅仅是情感故事,而是后面这些人性的磨难与抗争。
3 “让英国人也了解为何在莎士比亚故居塑汤显祖像”
郭小男曾创造出舞台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在2016年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年,恰好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一同逝世400周年纪念。寇流兰是莎剧人物,杜丽娘是汤翁代表作《牡丹亭》女主,由茅威涛一人分饰两角。该剧融合了两位戏剧大师笔下的人物,共同探讨“生命价值”——“寇流兰将军为民族而受死,似乎命题很大;杜丽娘就是为爱而活,似乎命题很小,其实,是大将军与小姑娘的生命价值打了个平手。”
这出戏还在莎士比亚故居的花园里上演了。这个花园里,有着莎翁与汤翁面对面似乎在交谈的两尊塑像。英国普通民众并不太知道这个穿古装的中国人是谁,英国戏剧人也只是模糊地知道这尊塑像是“中国戏剧家”,但在看了《寇流兰与杜丽娘》后他们纷纷表示:“我们现在懂得,为何要在这里塑一尊汤显祖的像了。”这不仅仅是大将军与小姑娘生命价值的碰撞,也是中英戏剧乃至东西文化的一次碰撞:“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是一样宏大的。”汤显祖的命题就这么简单:一个人的理想、青春、价值、精神等等在哪里?柳梦梅的生命奔赴哪里?石道姑这样有生理缺陷的人,也体验到了美好的人性……每个人都奔向自己想要的圆满人生。
“旧中见新,新中有根”是郭小男提出的名作改编的思路。他认为,中国观众的理解力超强,一定要在舞台空间上做得美轮美奂,但是“心中一定要有根,昆曲一定是——忠于流派、忠于传承、忠于原著精神。”
4 “排55折全本,我干了一件我该干的事”
郭小男为55折全本《牡丹亭》规划的舞台,有一个四面转台,有的像古戏台、有的是空的空间,可能会转七八十次,但调性和风格一定与以往昆曲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一定要让观众意外,一个“意外”还不够,要“意外的意外,再意外”才会觉得“好看”。
大家通达地看完这55折,可以看清每一个人物为何这么选择——前有元杂剧,而汤显祖在明代写了一个发生在宋代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精神现象的出现。元杂剧特别批判现实主义,如《窦娥冤》《赵氏孤儿》,而到了明代,忽然闲笔一支写了这么一个人性化的故事,特别体现出中国人精神的上升:“今天拿出这样的作品,是能与世界对话的。真的有了作品才有自信,真的有了自信才能输出。”郭小男认为,他复原的55折,“并非是当代的重新认识,而是当年人家就是这么写的。”
全国上下杜丽娘还真不好选,上昆倒是有。此番,扮演杜丽娘的罗晨雪、扮演柳梦梅的女小生胡维露下了苦功。胡维露是岳美缇嫡传,还得到了蔡正仁的辅导。上昆青年演员都特别有演好“55折”的热望——一个演员,能拿下《牡丹亭》全本,是“不枉此生、不枉昆曲”。
郭导认为:“《牡丹亭》的根在于——今天恰恰是或缺的,亦即人的自觉寻找,这种生命意义的奔赴,今天是散装的。哪有一个男孩、女孩能完成这样的生命壮举。”
《闹学》里有一个情节,调皮的杜丽娘拿出“文房四宝”里的纸,是“薛涛纸”。薛涛是名妓,老师生气了,让她“赶紧把薛涛纸换成蔡伦纸”……这个情节,此次恢复了。郭小男感慨:“汤显祖,是用了多少侧面来描写杜丽娘个性的方方面面啊!”
55折之所以演全,就是要恢复对名著的溯源、考古,郭小男平静地表示:“我就是干了一件我该干的事,把价值提炼出来。为了此事,我特别自律,到点睡觉、到点吃药……”
后记
要让现代人一口气拿出3个晚上看戏,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多人能以自拍的方式,把自己嵌入传统文化的封面,“浅读”一下,已是接近美好了。
郭小男建议:“干脆一天演完,让我们一起过一次明代生活——释放一次以《牡丹亭》为载体的明代美学,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页。”这是慢节奏的昆曲,对短平快生活的全新赋能,让心灵能慢慢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部分人看戏是看热闹,欢聚一场,各自散去。而去看55折《牡丹亭》,是带着开阔的自信,回眸传统文化,是上海观众近年来的一大幸事。让我们平心静气地用昆剧,表现一次儒雅,表现上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
“明代美学,尽在《牡丹亭》”,穿着牛仔衣的郭小男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