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丹)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也是最后一个秋季节气。和之前的节气相比,霜降听上去显得寒气更重,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这样描绘其特点:“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意为霜降过后,天气继续转冷,露水凝结成霜。民间认为,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一个节气。不过,这种说法更符合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上海来说,此时不仅降霜尚在远处,冬天更是“遥远”得很。今年此时,申城正沉浸在宜人秋色之中,秋高气爽,桂香醉人。
霜,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在温度0℃以下的地面或地物上的白色松脆冰晶。有时候,水汽会先凝成露,并在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形成冰珠,这也是霜的一种。霜一般会出现在无云、静风或微风的夜间或清晨,有时则会出现在傍晚和白天。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将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初霜愈早,对农作物危害愈大。通常,上海的第一场霜要等到霜降后的第二到第三个节气才出现,也就是说,一般在11月中下旬,待到枫叶开始变红时,便是初霜到来之际。
“霜降”节气,上海秋高气爽的特点明显,气温多在13℃~21℃之间,白天最高气温很少会超过25℃,早晚凉意较浓。随着冷空气南下增多,也常有大风、降温天气出现,所以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比如,今天就有一股新的北方弱冷空气抵达申城。在冷气团的控制下,明后天本市的最低气温会降至15℃,最高气温则回落至20℃左右。下周中,本市天空云系增多,气温平稳,但到了月末,冷空气又会搭配弱降水登场,届时气温又会有小幅波动。
随着气温降低、树叶上霜,枫树、黄栌等树木红遍山野,登高望远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活动之一,而南方则有饮酒赏菊花的习俗。谚语里还有“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一说,指的就是民间常在这一节气里进补、“贴秋膘”,比如,北方人会吃牛肉御寒,而南方人尤其是闽南一带的人喜欢吃鸭肉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