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篆刻 悄悄盖起金色的家(插画) 柿子树挂灯笼 探访青海原子城 书房里珍贵的“群签本” 鹤鸣九皋
第12版:夜光杯 2022-10-29

书房里珍贵的“群签本”

绿茶

出门不便,干脆在家倒腾书房。家里有读不完的书,也有很多书需要处理掉以腾出地方放新来的书。书搬来搬去挺累,但所带来的惊喜也很多。每个读书人的书房里,都藏有很多秘密,埋了不少宝藏,不去翻腾,它们就安静地挤在书房角落,等待主人去发现。

我的书房里有成千上万册签名书,那上面记录着人与书的缘分,人与人的缘分,上周意外翻出两本“群签本”,让我无比惊喜。这两本书叫《开卷》和《凤凰台上》,是南京《开卷》杂志编的两本合集。

南京《开卷》杂志是董宁文创办的民间读书杂志,已有二十多年,当代文化人几乎都是《开卷》的作者,我也有幸成为《开卷》增刊读者,常年享读《开卷》。这本杂志以朴素的装帧和文风,专注于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和故事,懂得读书人的品性和品格,在读书界享有盛誉。

大概十三四年前,《开卷》杂志主编董宁文先生,在北京召开了《开卷》《凤凰台上》发布会,邀请了众多北京文化界名家。我当时在《新京报》编文化版,也应邀参与了这场盛会。

《开卷》和《凤凰台上》是杂志精华选集,系《开卷》杂志一次阶段性好文展现,让人进一步认识到这份杂志,以及它走过的路和想营造的文化氛围。董宁文先生作为刊物主编,用心经营围绕《开卷》的文化人脉,常年给作者们赠阅刊物,并不时走访,和文化老人们聊天,沟通感情,看起来是很传统的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却是最真诚的情感链接。同为编辑,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虽然在北京,守着那么多文化老人,却很少走动。

这次会议邀请的文化老人,大多也是我任编辑的副刊作者,也都认识,但见面不多,所以,一次性和他们相聚,很开心。借由会议间隙,我拿着两册书请与会文化名家一一签名,留下了这本珍贵的“群签本”,签名的有:资中筠、陈乐民、陈四益、李君维、李文俊、张佩芬、吕恩、屠岸、姜德明、方成、蓝英年、扬之水、止庵、谢其章、李辉等先生。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翻出这两本“群签本”,愈发觉得珍贵,而且,陈乐民、李君维、吕恩、屠岸、方成等先生已先后过世,书中保留的这些签名就成为对他们最深刻的记忆。

李君维这个名字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他的笔名“东方蝃蝀”在民国文坛特别重要。他曾先后任上海《世界晨报》《大公报》编辑、记者,作品具有典型的海派文风。其代表作有《绅士淑女图》《名门闺秀》《伤心碧》等。我曾约稿并发表过东方蝃蝀先生的作品,当时很多同事来问,这作者叫东方什么?蝃蝀二字取自《诗经》中《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蝃蝀,意为彩虹。古人以为婚姻错乱则会出现彩虹,这是讽刺女子私奔的诗。李君维先生的作品多关注女性,书写淑女、名门闺秀对命运的抗争,所以,借由《诗经》的“蝃蝀在东”,而取笔名东方蝃蝀。

签名中有陈乐民和资中筠伉俪。那时候,陈乐民先生已经患病在身,能来参加这种聚会着实不易。如今,陈乐民先生已经过世十多年,资中筠先生平日里与钢琴为伴,我每次去探望资先生,都看到墙上挂着很多陈乐民先生的书法、画作,依然能感受到陈先生的音容笑貌。陈先生的藏书也完好保存在书架上。

还有翻译家李文俊、张佩芬伉俪,也给我写过很多文章,那些年也去家中探望过,如今不做编辑了,很多年没再去拜见。有一年去社科院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家拿稿子,童先生刚好住李文俊老师楼上,下楼的时候顺便去拜望了一下,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回看这一个个签名,回忆起和这些文化名家交往的点点滴滴。如今去别人家探望似有不便,希望早日带着这两本书,再去探望这些老先生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