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嘉 文/图
郑(鄭)的本字是奠。
甲文“奠”(图一)字形在酒坛等酒器(酉)下面一横,表示酒器放在石板或地面上,放在地上酒器(酉)还表示用酒洒到地上祭祀。金文(图二)在酉上增笔表示酒溢满而出,后在石板左右下加石条成丌(古同其、基),更郑重其事地在祭坛上置酒,祭祀神灵与祖先,祈求福寿康宁。这是“奠”的本义。赘语,上古时执掌酿酒业的人,往往是地位很高的祭祀仪式主持者,因此其所在的氏族被人们当地人就以“奠”为名称“奠氏族”。
古汉字“鄭”主要有两款。
1.金文(图三)鄭有奠、享组合的。此款没有对应的正体字。“享”的汉字异体有二十多款,享是其中之一,旧时一般写作“亯”,《说文》:“亯(享、亨),献也。”亯与享、亨等始见于殷商甲骨文,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古亯字像宗庙之形。”我在汉字揆初的行文中不用历代学人的“某字像某物”句式,以“是”取代“像”。我认为“像”似是而非,“是”乃肯定语气。亯的字形是祭祀神灵祖先的宗庙。始见于殷商甲骨文的享、亨两字,严格讲是上部与亯同为宗庙形,战国金文下加子(了为子的省形)。我研究破译,古代祭祀活动有牲祭(甲文有亯下置羊款,也是亯的异体),也有残忍的人祭,享、亨就是史料般地表明用小孩子当祭品,先人认为孩子心灵纯洁,用作进献的贡品最好。
在“亯、享、亨”的宗庙里祭祀,向神灵与祖先进献贡品,供他们享用,这个意义上,享又和用酒食款待人的“飨”通。所以祭祀又谓享祭,并逐步引申为宴享、燕享、分享等词语。今天,当我们惬意地享受着美好事物时,可知道幸福享字蕴含的悲惨“身世”?上世纪50年代,一些汉字简化专家文化缺失与粗糙行事,为简而简,带来太多问题。如厂广产尸等字,简去右下有历史讯息的字根,重心不稳形态不美;又如旧字正体的耻、恥都有,也都是十画,“简化”时,竟抛弃耻于心的“恥”,等等。同样亯、享两款,本应弃享留亯,结果让仅比享多一画堂堂正正的“亯”出局。另,“亨”字则作他用,由于经常祭祀,人们相信将得到神灵与祖先护佑,就会开启智慧,增长能量,转换运气。于是“亨”衍义为通达、顺利,路路通者称为“大亨”。
2.金文鄭还有奠、邑组合的,小篆沿续此款(图四)。随着城镇的出现与增多,先人的祭祀活动,更多在城镇,仪式也更完整。本栏拙文曾谈过“邑”,甲文邑上部“囗”形指疆域、范围;下部“卩”是跪人形,这里意指众人。邑表示邦国城镇或人们集中居住区。“邑”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隶变后正体作右耳旁“阝”。从邑(阝)的字与国名地名有关。商代的奠国(祭祀活动多)到了周代,奠加邑改名成郑国,郑国后迁都新郑,此地原曾是商都,隋代起改名作郑州。另外,郑国灭亡后,迁徙各地的原郑国遗民为纪念故国,纷纷改姓为郑,因此地名郑用在姓氏上,并世代承袭下来。
“郑”除作国名地名姓氏外,并从祭奠引申出郑重,隆重、殷勤的义项,我认为这些义项很容易在“郑”营造的祭奠仪式中套出:祭奠仪式当然必须是郑重与隆重(包括简单而隆重)的。尤其在都邑举办颇具规模的仪式感满满的祭奠,更需要认真操办。包括高段位主持者在内的所有参与的人在祭奠时,当然都必须怀着虔诚的心,努力向天地神灵与列祖列宗“献殷勤”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