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确保市场主体税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张江: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显现
第2版:要闻 2022-11-24
创新策源高地 汇聚天下英才

张江: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显现

创新之于浦东,是一张响亮名片。

丹桂路上张江国创中心门口,“张江科学城”五个红色大字耀眼夺目。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面对现场的科技工作者,他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如今,张江不断用创新铸就新的精彩——这里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一大地标,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集聚。

“一个”到“一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说,四年前那个秋日他终生难忘。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他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指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不可或缺。“在基础研究中,大科学装置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李儒新以上海光源举例,“泽布替尼是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正是利用上海光源,科研人员获得了泽布替尼与靶点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

2016年以前,上海只有一个大科学装置;之后,上海建起了一批大科学装置,特别是在张江科学城,已初步建成一个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

“上海光源从15条光束线增加到如今的27条,几乎翻了一倍,仍供不应求;超强超短激光装置2020年建成,今年将全面服务用户。”讲到“国之重器”,李儒新喜上眉梢,明年上海光源会增加到32条光束线,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研究的能力。

“总书记来考察时,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刚启动不久,如今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李儒新告诉记者。

“一园”到“一城”

根据规划,到2025年,张江科学城将打造成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

除了大科学装置,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机构,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也在张江生根发芽。张江科学会堂9月刚启用就迎来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未来将面向全球前沿科创力量,搭建交流、交锋、交汇的平台;本月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开园启用,10万平方米的空间力争成为重大科学突破的产出源泉和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热土……

在这片沃土上,已先后“长出”约2.3万家企业。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硬核”产业,近年呈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在集成电路领域,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物医药方面,2021年张江在研药物品种超过600个,其中一类新药占比超过50%;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张江,具备从硬件层到应用层的全链条自主研发生态。

2017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升级为张江科学城,从“园”到“城”开始蝶变。现在已吸引近50万从业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科技人才占比超过16%,成为全国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居转户最快3年就可以落户,在建和建成的人才公寓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让人才近悦远来,张江始终在路上。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