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蒋荣
有一句坊间俚语笔者听了三十多年:“要吃苦去旅游,要生气看足球。”近年来,随着旅游大气候的改变,一些深度、休闲、民宿、自由行和邮轮等旅游产品的推出,只要选择得当,旅游和吃苦的联系不再紧密,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了。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中国队和新西兰队那场附加赛,我至今记忆犹新!当年,中国男足几乎是大半个身子已经挤进世界杯决赛圈了,只不过缺少经验和被人算计而出局!那时的运动没有现在这么多样化,足球在民间非常普及。记得我工作的吴泾化工厂不仅厂里有足球队,而且我们车间的两任支部书记,竟都组织过青年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借了厂技校的5人足球场进行足球比赛。在一次比赛中我还一人攻进了2个球。这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快乐,更普及了足球!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我们的足球这么多年过去,似乎仍在“河东”溜达。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开始,每次看足球居然都以生闷气结束,因为中国男足热身赛、商业赛、邀请赛打得风生水起,等到要出线的关键之战却总是缺了一点运气,不是“黑色三分钟”,就是“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主教练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也在电视机前蹉跎老去。有时在荧屏看到足球快要出底线就缺最后临门一脚时,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狠狠伸出右脚,妄想帮忙踢一下、捅一记、垫一脚,老婆都在旁边为我着急。
最近的卡塔尔世界杯,我这个“伪球迷”又过了一把足球瘾。从开幕式、揭幕战开始,天天到点看电视直播的足球,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对阿根廷、日本对德国这两支亚洲队对原世界杯冠军队的比赛,从落后到追平,到最后反超,那真是紧张到了极点,其中的刺激和兴奋无法比拟,人也弄到深更半夜还睡不着,第二天再在电视上利用回看功能欣赏精彩瞬间!
中国男足虽然缺席,但本届世界杯上,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大放光彩,让我们参与感满满!
后来了解到,1.1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合肥市的卡塔尔,为办好这届世界杯投入了巨资,单地铁就造了三条,打破了卡塔尔整个国家没有一寸地铁的历史,其中的两条地铁就是中国企业设计和建造的。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卡塔尔世界杯上不仅大大小小的吉祥物、纪念品、软装、照明、旗帜、大力神杯的摆件和抱枕等都是“义乌制造”,世界杯主场馆卢塞尔体育场也是中国承建的。因为卡塔尔当地十分干旱,水是很珍贵的东西,在沙漠深处修建超大型蓄水池,难度极高,为了满足世界杯期间众多人口饮水的问题,中国参与了卡塔尔供水工程的建设,每座蓄水池容量为50万立方米,可以提供200万人一天的用水,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蓄水池。难怪网友们调侃:“中国除了中国队没去,其他都去了卡塔尔世界杯。”我为中国足球队没能去世界杯而遗憾,却为中国设计、中国制造能在世界杯上展现实力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壮丽图景的徐徐展开,体育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会在世界杯上看到中国男足的身影。到那时,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旅游不吃苦,看球不生气。”
不满足于当观众,上场踢几脚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