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钱塘春行(油画) 水仙花 我轻如鸿毛 眷恋童年 我也当过守门员 陈钰鹏和他的知识散文
第20版:夜光杯 2022-11-30

陈钰鹏和他的知识散文

严建平

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了,当时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夜光杯”作为综合性的副刊,其区别于文艺副刊的一个标志,就是非常强调传播知识。而其时,像叶永烈这样知名的科普作家已经转型,改写报告文学了。一时作者难觅。就在这个时候,陈钰鹏出现了。

一开始,陈钰鹏是利用自己上海外国语学院老大学生的优势,给《艺术世界》杂志写介绍外国文艺的稿子,被杂志主编吴承惠(秦绿枝)先生一眼看中,并请他到家中深谈。1981年,吴先生调回报社参加复刊筹备工作,复刊后负责编“夜光杯”副刊,陈钰鹏因此被延揽为“夜光杯”的作者。尔后,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报纸的需要,以写知识散文为主了,开辟了“知苑随笔”(后改名“知苑新语”)个人专栏,这一写就是近40年。

继《知苑新语》(上下)两卷在2018年出版后,陈钰鹏仍未停歇,继续为传播知识而辛勤耕耘,不久前又结出硕果,编成续集两卷,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由衷的钦佩。

与钰鹏知交近四十年,他的每一篇知识散文我几乎都读过,我想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这些文章的特点:热爱生活、时效鲜明、细节生动、饱含情感。

时有读者问陈钰鹏,你怎么会喜欢写知识散文的?他回答说:“因为我热爱生活,而热爱知识,首先是因为热爱生活。生活中到处是知识,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生活中的知识感兴趣。”

钰鹏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杭州的故居,有两个天井。每至春夏,他会将吃水果剩下的核或种子埋进前天井的泥土里;在后天井的一棵大柏树下,放置着不少从家里寻出来的瓦盆,种的是凤仙花、鸡冠花、葱、菜秧——所谓的平民花卉和秧苗。他心里老惦记着这些植物,每天必去观察和关注它们的成长。翻检《知苑新语》(续编)的篇目,还可以看到他当年的情结:《让植物听从安排》《树木的呼救声》《植物的智商》《绕篱攀架牵牛花》……从童年到老年,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说到时效鲜明,我不由想起了一件往事:2008年1月底,中国南方遭受接连数天的强降雪,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措手不及的困难。“夜光杯”要组织写文章,帮助大家抗击雪灾,我马上想到了钰鹏,打电话请他尽快写一篇关于国外对付雪灾、采取除雪措施的文章。钰鹏一口答应。偏偏这天下班后他单位有活动,等活动结束冒雪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半了。他立即启动电脑,一个劲儿喝咖啡提神,完稿已是凌晨两点了。次日,这篇以《扫雪·推雪·融雪》为题的文章就和读者见面了。

时效鲜明还体现在时令性强,就拿这两本续编来看:《千朵浓芳,占断春光》《苏河湾的夏天》《落叶牵愁秋风劲》《入冬说羽绒》……四季转换皆入文。

钰鹏的创作态度严谨而细腻,特别注重细节。以《表情和笑纹愁纹》为例,细节之一:“在光线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瞳孔变大,说明他看见了赏心悦目的东西。”进而谈到情绪可以影响人的表情,而脸部表情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细节之二:“人的表情相当丰富,面部肌肉由80余种不同的小肌组成,可以产生出多达上万种的肌肉动作组合。”在细节的铺垫下,引出文章的主题“由喜怒哀乐引起的表情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在人的脸上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年龄越大,表情痕迹越深。表情过多或过分地道,会使参与表情的皮肤经常受累,使支持皮肤的胶原束变细,结缔组织松弛,脸部皮肤变得没有弹性而出现皱纹——笑纹、愁纹……”

注入情感是钰鹏知识散文的最重要的特点。在《甜爱路——浪漫之路》的篇首,他写道:“通常,自己家附近的风物、人情、故事,哪怕发生在几十年以前,都会记忆犹新。”他写儿时经常走过的甜爱路,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一个爱心邮筒,“只要是通过这个邮筒寄出的信,都会被盖上一个爱心邮戳,圆形的邮戳中间是一个长着翅膀的邮筒图案,圆周上有‘万年真爱盛典’和‘上海虹口’字样。”他充满感情地说:“可以想象,加上爱的甜言蜜语,收件人会收获多少浪漫、爱意和值得纪念的回忆及收藏啊。”

钰鹏通常每天平均要比别人多做5个小时的工作,这就是他所谓“干两番事业”:一番是赖以生存的翻译工作,另一番就是他自己喜欢的写作。他的基本事业干得非常出色,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他曾担任过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访问中国冶金企业时的口译。他的翻译作品更是多达十几本。第二番事业写作同样成绩斐然,在“夜光杯”上写了近40年的知识散文。到今年他迎来八十诞辰之际,已达一千篇之多。“千千文”——一千篇千字文,就是这样捏成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