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钱塘春行(油画) 水仙花 我轻如鸿毛 眷恋童年 我也当过守门员 陈钰鹏和他的知识散文
第20版:夜光杯 2022-11-30

眷恋童年

陆其国

本文要讲的眷恋童年的人叫凯绥·珂勒惠支,德国版画家、雕塑家。在中国,大凡提起她的名字,人们多半会油然想起鲁迅——因为鲁迅对这位德国艺术家的作品特别喜爱。鲁迅曾在1931年4月,通过与他友好的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买到一套珂勒惠支所作且有其签名的《农民战争》组画,并将这件事记入日记。在这年八月举办的木刻讲习会上,鲁迅还带上这组原作供学员们观摩。后来鲁迅又在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协助下,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珂勒惠支的作品通过不同视角,揭示贫苦民众的生活和斗争,暴露统治者的罪行,并强烈控诉和鞭挞。这些都着实影响了现代中国一批喜爱木刻的青年的艺术观及思想。

一般而言,艺术作品多是形式凸显技巧,内容彰显思想。作品价值高下,也体现着作者即艺术家的水准。而这些人中大凡取得成就的,多与其童年的生活经历及留下的印迹有关。比如珂勒惠支童年时曾住在柯尼斯堡魏登丹大街九号,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那里有庭院,有花园,有河岸……她每天和哥哥妹妹们在这里尽情玩耍,甚至做出许多惊险的活动。有时候母亲也会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父亲则会亲手绘制建筑图样,然后请人按图样给孩子们做积木。珂勒惠支说:“那些结实的大木块,我们可以用它搭出好些东西来。”那里还有一处矮平房,里面住着一个做石膏像的手艺人,她经常站在那儿看他做塑像。这应该也是她最早无意中接触到的民间手艺人及塑像艺术。后来她说:“我们这些孩子总是怀着眷恋的心情回忆这一切的。”“这一切”中还包含着孩子们喜欢在纸条上涂抹乱画,但事后父亲总会把这些“涂画得一塌糊涂的纸条收拾了起来”。这让孩子们深受鼓舞。而珂勒惠支眷恋童年最重要的一点,诚如她所说:“在这些有发展的青春岁月里,天赋汲取从各方面涌来的养料。几乎每一个人在青春时期都是有才能的,因为在这时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父母亲采用的方法是给予我们自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拎着我们的耳朵,指定做这或做那。”后来在她自己也为人母后,她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孩子们的自立,本来就是父母的期望。”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相信他会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来独立决定一切”。其中就有她父母的教育留下的影响。令珂勒惠支印象深刻的,还有父亲的书橱永远对他们几个孩子敞开,而且从不查问他们拿了什么书。在珂勒惠支眼里,那书橱里“全是好书”。她从中读过的就有大开本精装的《席勒全集》,里面历史画家画的铜版画插图令她着迷;有歌德的作品,并因此在她心里扎了根,终生受其影响。

凯绥说她还想感谢父母的是,他们允许她和妹妹莉泽每天下午去大街上溜达游逛几小时。两姐妹由是走遍整个城市,有时还溜出城,坐在普雷格尔河岸上,在吊桥升起时,看桥下汽轮和驳船怎样开过;或者溜到港口,观看轮船装卸和那些扛包的码头工人。珂勒惠支回忆道:“这种看来似乎毫无目的的溜达或游逛,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肯定是有所帮助的。要是说,我后来整整一段时期的作品只是取材于工人世界的话,就是因为我经常游逛那些狭窄的、工人众多的商业城镇。工人的形象,特别是在后来,强烈地吸引着我”。

现在我们或可了解珂勒惠支为何会那么眷恋童年,她的作品又为何那么有影响,以及鲁迅何以那么喜欢她的版画。1936年8月23日,鲁迅临终前一个多月,还在家里接待来访的内山完造等几个日本友人时,特地搬出许多珂勒惠支的原版版画,向他们作讲解。当时在场的河野樱后来回忆,鲁迅先生讲解起珂勒惠支的画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和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