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免征减征车购税成效显著 今年汽车产销将突破2700万辆 新法式旗舰SUV标致新5008上市 上汽大通领地勇闯硬派越野圈 比亚迪单车利润近万元引关注 上海汽车业摆脱产业链困局
第24版:汽车周刊 2022-11-30

上海汽车业摆脱产业链困局

今年上半年疫情,掀开了上海汽车产业链脆弱的一角,超过1000家上海的汽车产业链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停产、减产。配件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疫情对上汽集团3月份产销影响达20%,4月同比降幅62%,损失巨大。这引起了上海汽车业对改进、完善产业链的反思。

暴露痛点难点

汽车是由成千上万种零部件构成的精密仪器,缺了任何一环都无法顺利完成生产过程,每个品牌的供应链无一例外地错综复杂。疫情下上海汽车产业供应链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出其痛点与难点。

供应链韧性此前曾被认为是上海汽车产业的优势,因为制造能力强,主机厂在采购时通常都能找到多个备份供应商,在应对冲击时有更大的腾挪空间。但在面对上半年极限冲击时,大范围生产停顿、物流中断,众多企业现金流枯竭,经营困难。问题是逐渐累积的,上半年的困局看上去主要是遭遇疫情冲击,但其实问题早已存在,只是过去二十年行业高速增长,存在问题被掩盖了。上海汽车产业该如何变革?

增强产业韧性

上海为此做出了清晰的规划,一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着力稳住产业链供应链。上海将汽车作为“3+6”新型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目前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

整车厂在这一轮的危机中也认识到,要增强产业供应链韧性,此前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务必调整,对优质供应商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让供应链的上下游从过去争抢利润为主,转向共同协作为主,将对整个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成本控制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另外,继续加强产业供应链的本地化程度,做到“疫情来了,不出上海就能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上海进一步加强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智己、飞凡等智能新车型,攻关汽车核心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产业链短板,加快构建高端、新兴、智能、开放的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

推动转型升级

上海还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筑发展优势动能,将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目前上海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90万辆,规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计开放926条1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向27家企业颁发了458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牌照,道路里程、测试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面向未来,上海将加快布局智能终端、绿色低碳新赛道,实施消费终端爆款打造、商用终端加速落地等六大行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地方立法,试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到2025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年产量200万辆,产值超过5000亿元。

打造产业集群

上海正完善汽车产业生态,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强化高端制造、知名总部、前沿创新、交流展示四项功能,突出聚集效应。

上海已集聚了汽车复合型高端人才超15万人,占全国的22%;建成充电桩62万个,建成15个国家级、百余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中心,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动力电池溯源平台和充电设施管理平台等服务能力。同时,上海协同相关城市建设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1+6”上海城市群,成立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上海汽车业将全面贯彻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各方合作协同,全力打造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引领上海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雍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