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杰
近日,一位画家朋友的太太办了一个小画展。太太并不是职业画家,只是喜欢,随心而画,却画得稚拙而纯净,有种别趣。
媒体上经常会报道一些绘画素人的创作。最近还看到一位现年93岁的日本老奶奶木村塞兹,撕报纸拼贴成画,都是些人间烟火的小画面,十分温馨,也具有一种有别于专业画家的别趣。
人们对绘画素人的兴趣由来已久。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西方艺术市场一度兴起对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奇才”的追逐。严格说,梵高也是个绘画素人。
中国艺术史上更不乏优秀的绘画素人。譬如扬州八怪之金农(金冬心),53岁后才工画,造型奇古,一鸣惊人。
中国古人对画家是不是专业不太在意,尤其是文人画,独来独往,不讲门派。除非是为了跑码头挂牌鬻画者,才需要抬出自家老师的名头来开道。
绘画素人不只是“群众文艺”“业余爱好”,它在艺术发展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和刺激作用。艺术,从人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它是对习惯性思维的突破,但是,它在自身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又容易产生严重的思维惯性(审美惯性)。绘画素人中的杰出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有可能不受专业绘画样式、技法以及题材等思维惯性的束缚。像梵高这样的绘画素人中的旷世奇才,更是突破了传统艺术程式,开出一片新天,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既注重传承,也注重个性。有个关于海派绘画的传说,40多岁的吴昌硕想随海派绘画开创者任伯年学画。任伯年要求他当场画几笔看看。不料看完以后,任伯年说,你不用跟我学了,就这样画下去,定会成名。
我没有考证过这个故事,更没办法找到任伯年问一问为什么。我只能猜:我们知道,任伯年和吴昌硕的绘画风格截然不同。任伯年当时应该是看到吴昌硕的笔性和艺术气质非常独特,不仅迥异于自己,也不同于画史上的其他人。这正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绘画素人可以自然天成,那么以后是不是可以不要专业美术教育了?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艺术素人成为梵高这样的奇才,成功概率是极低的。让所有没有学过画的人随便画,他们的画可能迥异于专业人士,但是他们之间却非常近似。换句话说,专业人士可能限于专业的思维惯性,非专业人士同样有着非专业的思维惯性。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让一只猴子在钢琴上任性乱跳,没准也会跳出一段旋律优美的钢琴曲来,但时间可能是一万年,而且出现了一次以后不能重复。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艺术教育(要是肯定要的),关键在于怎样教,教什么。
即使是素人,也未必意味着没有受过艺术教育——自学也是一种教育,自我教育。包括梵高在内的绘画素人之杰出者,无不极其热爱艺术,并拥有接近艺术从而广泛深入自学的条件。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只要想学,有什么学不到的?问题同样是:怎么学?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