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可胜
小寒,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全年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节气,与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为一年的时光画上句号。“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与“暑”相对。与“暑”一样,“寒”也是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为了表达出这种感觉,古人造字时煞费苦心:上面是“宀”(mián),表示“房屋”;中间是蜷缩的“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盖上很多的草;下面是水。这一堆符号相叠加,抽象的寒冷顿时具象化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月初寒尚小,故云(小寒),月半则大矣。”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最低,影子最长。之后,太阳已在回归的路上,但北半球的热量入不敷出,气温继续下降,所以最冷的时刻不出现在冬至,出现在小寒大寒。但毕竟从冬至开始,太阳开始回归,阳气在积累,春天在酝酿,正如杜甫所写:“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寒季节,动物、植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被严冬按下暂停键的生命运动又将重启了。这就是小寒“三候”和花信风。
每个节气都分三候,每候大约五天。所谓“候”,就是物候,动植物根据环境变化而表现的新情况。小寒第一候“雁北乡”,大雁回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在那里交配、生育,那里才是它们的故乡。“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这是春天的信息。第二候“鹊始巢”,喜鹊开始筑巢。《诗经》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可怜喜鹊辛勤筑巢,经常被布谷鸟侵占,留下了“鹊巢鸠占”这个成语。第三候“雉雊(gòu)”。雉,野鸡。“雊,雌雄之同鸣也。”雌雄和鸣,结成夫妇。这也是春天来临的信号,所以诗歌有“雉鸣雌应春日暖”之句。小寒三候,出场的主角都是鸟儿,回家、筑巢、和鸣——出场的动作都是为交配、生育和瓜瓞绵绵做准备。这是大自然最永恒、最真实的律动。大自然以天地为舞台,演出了一场宏大无比的“叫春的故事”,呼唤着春的到来。
同样比人更早察觉到春天到来的还有花儿。从小寒开始,各种鲜花依次开放。花比人守信,所以叫“花信”。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三种花,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春天谢幕。小寒节气花信风依次是梅花、山茶、水仙。“梅花先趁小寒开”,最先察觉到大地深处的暖意,最先传递了春天的信息,所以梅花是万花之首,百花之首,十大名花之首。写花的诗词千千万万,但最多的是写梅花,没有之一。
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已经开了,春天还会远吗?梅花是坚强的斗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强源于艰苦,伟大出自困厄,美好的人生目标需要奋斗才能成为现实。梅花是孤独的隐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斗士是一种勇敢,隐士则是另一种勇敢。有些人挺身而出,有些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也是值得赞许的品格。
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历朝历代,爱梅、敬梅、为梅所痴的人不可胜数。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泛舟湖上。每逢客至,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他终身不仕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元代诗人王冕,隐居会稽九里山,自号梅花屋主,一生种梅、咏梅、画梅,以卖画为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的理想主义,都能在梅花的斗士和隐士的双重品格中找到映照。
冬至最阴,阳气滋生。小寒大寒,春的气息已经被动植物所感知。到了立春,春天就像建筑物一样矗立在那里,让人看得见了。大自然的轮回生生不息。“大寒小寒,冷成一团。”天寒地冻之中,生命在萌动,活泼泼的春天已经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