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2018年以来,上海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已出台五版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上海将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上海是全国6个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城市之一,过去几年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稳步实施数百项改革举措,为市场主体减负担、解难题。政府办事流程实现革命性再造,“一网通办”已打造成为上海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从企业办事、政府监管到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等绝大部分事项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质”的飞跃。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是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零跑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办事成本,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数字化配套则让企业经营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去年9月起,上海全面开展“市场主体身份码”试点,320余万市场主体“一照一码”,企业在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查验企业电子证照信息和监管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管等都只需扫一个码,助力市场主体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开展经营活动。
在改革的持续助力下,市场环境开放性、规范化进一步显现。继“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后,浦东聚焦市场需求,再造“放管服”流程,先行先试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通过一次性告知市场主体从事特定行业许可经营须具备的全部条件和标准,由市场主体书面承诺其已经符合要求并提交必要材料,即可取得行政许可,助力企业快速开门营业,进一步降低企业准营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在推进企业经营自主便利同时,上海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上海海关与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直属海关拓展“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将其他港口作为洋山港接卸地,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推行“联动接卸”新模式,进一步优化长三角物流监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服务快速物流需求,为推进港口集群化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从1.0版到5.0版,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进一步健全。《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0年4月起施行,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为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造更充足、更公平的市场空间。
上海率先实施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还陆续出台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大举措,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经济贸易制度体系。去年上海实到外资继续创新高,达到235亿美元,连续3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25家。
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对标改革为突破,上海助力中国国际排名大幅提升。各重点区域大胆试、主动改,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当前,世界银行正式启动新评估体系,评估范围更大、覆盖面更广、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此前5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的基础上,上海将推出6.0版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以深入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世行新评估体系对标改革为抓手,注重进一步发挥好浦东、临港新片区、张江、虹桥、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作用,加强营商环境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的影响力。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