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箱,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高位运行,得益于上海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模式,用安全与便利的监管服务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提升口岸进出口通关速度,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在上海洋山港,体格巨大的万吨远洋巨轮旁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吨位不大的内河运输船舶在进行繁忙的装卸作业。这些驳船正通过“联动接卸”业务模式,将长三角腹地港口与洋山港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联动接卸”模式下,上海以外的港口可以作为洋山港货物的接卸地和延伸地,进出口货物通过驳船在两港之间水路运输,手续办结后可在洋山口岸直接提离或出境,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据了解,2022年,上海海关将“联动接卸”模式复制推广至蚌埠、合肥等地,目前已覆盖长三角4省的12个港口,助力将口岸服务前置到腹地货物集聚点,引导企业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压缩物流成本。
此外,上海海关加快数字化转型,还试点“直提直装”“离港确认”等新模式。
“直提直装”,即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港口操作模式试点。在全国最大的滚装汽车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2022年汽车出口首破百万辆,达101.5万辆。可以说,同比增长16%的功劳属于“直提直装”创新模式试点。如果车辆未命中出口查验指令,企业就可以申请享受“抵港直装”的“无干预通关”,与传统落地装卸模式相比,免去港区堆存和多次装卸的时间,装船时长可由1-2天压缩至3-5小时。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