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青玉案·南陵三里镇 元宵之夜 月光 重新做个养花人 缘是汤团 面对夕阳 领教了一下人工智能
第12版:夜光杯 2023-02-06

面对夕阳

陈大新

与迎着朝阳开始一天的奔忙不同,面对夕阳的时候,你心里十分清楚,今天的光阴已所剩不多。在我的印象里,工作的时候,夕阳下人们的忙碌依然不减,甚至很少会去顾及美好的夕阳。经常可以从容地面对夕阳,只是在退休后的岁月里。

夕阳最迷人之处是柔和,不耀目;安静,不躁动;淡出,不哀怨。夕阳余晖广大,笼罩四野,你可以分明感受到她的雄浑和壮丽,可以细细品味她的旋律。鹤见祐辅(1885—1973)曾在《落日》(鲁迅译)一文中称,夕阳唤起了他心中一种非常庄严之感,使他忽然想起了人间的晚年,而且让他深感,世上伟人的逝去,确有沉降的日轮的庄严。

面对夕阳,想起人间的晚年,大约也是常情,而对于站在晚年门口的人们来说,内心也是复杂的。今后的生活将如何铺排下去,或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曾忧虑,自己没有手艺,又术业无专攻,退休以后是很容易陷于无聊的。但所幸还有一点读书的爱好,于是面对夕阳,仍可以清享一下开卷之乐。

在职时从没有留意过谈论老年的话题,这时敏感了起来,读起来也能够会心。查尔斯·兰姆(1775—1834)的随笔《退休者》,惟妙惟肖地表达了一个上班族刚退休的心态:“我觉得现在自己手里的时间多得简直无法处置。我像一个缺乏时间的穷汉,突然暴发,拥有一大笔收入变得家财不赀。”退休让他有了一种“生在沙漠的绿洲,让岁月悠然而来”的心情。他有感“人一旦事务缠身,便失其性灵”,而今则可以静下来思索人生了。他的计算方式很独特,认为退休后的十年可抵过去三十年,因为在职时真正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现在全部都属于自己。不得不承认,他的计算方法是鼓舞人心的。

伯特兰·罗素(1872—1970)的《论老之将至》乃是经验之谈,他解释说,自己真正想聊的是怎样才能不老。罗素提到他的外祖母,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上了八十岁,开始难以入睡,午夜和凌晨阅读科普方面的书,根本没有工夫留意衰老这件事。罗素大约属于那种身子骨极硬朗的人,一生很少生病,他曾幽默地说:“我做事情从不以它是否有益健康为根据,尽管实际上我喜欢做的事情通常是有益健康的。”《论老之将至》里有不少通达的观点,尤其在谈到有老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时,他说:“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且可耻了。”他将人生喻为一条河,开始细小,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面宽阔起来,这时河水也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汇入海洋,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他声称:“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同时知道他人将继续我所未竟的事业,我大可因为已经尽了自己之所能而感到安慰。”虽然,这并非常人都可以期许,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没有罗素那样的业绩,又何妨将余年交付于劳作之中呢?

面对夕阳,容易想到的是人间晚年,而面对夕阳油然而升一种庄严,便是不同的境界了。向着夕阳致敬,使晚年变得隆重,于是有了某种仪式感。未必要求晚年活力四射,却何不让晚年余霞满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