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号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讯(记者 易蓉)昨天,上海市政府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今年年底“大零号湾”将聚集超600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亿元估值的企业。
“大零号湾”是本市重点聚焦、靶向发力的高水平科创集聚区。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大零号湾”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发展能级。计划到今年年底,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和高品质创新生态;至2025年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到2035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夯实,产出一批具备全球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全面建成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创成果丰富、成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未来,“大零号湾”将形成“CTO”三大功能区——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为核心,依托高密度的创新资源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支撑的核心策源区(Core);以沧源路、剑川路为主轴,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以及师生“硬科技”创业的成果转化区(Transform);以及包括紫竹、江川滨江等区域,重点承接成长壮大的企业溢出和加速服务的开放创新区(Opening)。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
《方案》通过22条政策举措落实创新策源功能强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前沿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和科创载体能级提升五大行动。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将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大,更重要是完成从“创新平台”向“创新生态系统”转变。将通过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集聚,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良性互动、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