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已进入“爆发期”,近三年转化项目逾450项,合同金额累计接近30亿元,是上一个三年的五倍。这是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昨天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数字。随着“大零号湾”建设的推进,作为核心引擎的高校将释放更多潜能。
近年上海交大以体制机制的优化和人才培养改革作为切入点,消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细绳子”,专门设立针对成果转化服务的支撑晋升通道等,多措并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有效激发师生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交大系科创企业已经成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已经有60余家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2亿的企业有29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师生校友在“大零号湾”开办企业已经超过600家。
“从人才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大学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引擎。‘大零号湾’的诞生是城市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丁奎岭表示,“大零号湾”把人才链和创新产业链贯通,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将在此转化;同时,大学的前瞻布局协同区域发展机会,激发、鼓励师生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增加“大零号湾”的创新策源能力。
一系列政策、资源支持都将继续激发高校创新驱动力。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透露,将通过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和机构,统筹推进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以及相关的龙头企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和新建培育。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表示,将持续推进本市“双一流”建设,积极提升高校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
区域资源也将在“大零号湾”集中。闵行区区长陈华文透露,争取在“大零号湾”投入千亿元资金,包括发起“大零号湾”金融联盟集聚规模达300亿元的基金等。此外,将加快建设体育公园、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未来3年新增5000套以上人才公寓等。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