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建筑里的上海印象
第12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3-03-04

建筑里的上海印象

善钟里

南华新邨

陶善钟自宅

合众图书馆

福民会馆

古柏小区

◆曹嘉明

上海人讲的“巨富长”是指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常熟路这个约1.2平方公里的地块。这里为何如此有魅力?它的建筑是怎样的格局?那些建筑里住过些什么人,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在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的闭幕活动中,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为大家解读百年“巨富长”。——编者

这里是静安区最南部的一个区域,可能并不是上海最美的街区,却是上海多元又具有传奇故事的街区。绿化丛中星星点点的赭红瓦屋顶和曲径通幽的弄堂里,藏着近一个世纪以来上海滩的故事。

新式的南华新邨

长乐路上有个三角花园,它垂直于富民路平行于长乐路,斜向与东湖路并行,这是我们小时候去淮海路或东湖电影院的必经之路,更是孩子的戏耍之处。清晨,老人们打拳做操,那时七八岁的我被武术所吸引,不自觉地跟着操练了约半年,师傅是一位80多岁的白胡子老头,但打起拳来踢腿跳跃毫不含糊。今天的三角花园中矗立着国歌的作词者田汉的塑像,可能是因为1927年田汉曾住在蒲石路(今长乐路)27号。

富民路和长乐路的转角处是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前身是由叶景葵、张元济、陈陶遗于1939年联合创办的私立合众图书馆。合众图书馆于1941年竣工,是一座三合院布局的砖混结构二层建筑(1957年加建了一层),转角处的塔楼为三层,上部有三联式长方窗,中间立壁柱,顶层为阁楼。建成后也成为上海名流荟萃之地,马叙伦、于佑任、冯其庸、周谷城、吴道静、吴湖帆、胡适等经常光顾图书馆。由于图书馆离家近,星期天我也会随父亲去那里。

长乐路774弄是我的出生地南华新邨。“新邨”的出现区别于早期的“弄”“里”“坊”,它已完全脱离石库门的居住方式。这里的弄堂比较宽敞,适合汽车进出。无论是立面风貌还是内部设施,对那个时代而言,南华新邨都是全新的。我们的院子围墙沿着路边人行道,斜对面就是华亭路,那时的华亭路,比长乐路还要安静,我就是在华亭路上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们住在南华新邨里弄入口右侧(面朝南),这里有四栋绿色独院式花园住宅,每栋房子前都有个大花园,花园前是一扇大铁门,可以开车直接进出车库。后门则是从边上的南华新邨大弄堂进来,小时候依稀记得从大弄堂进去是很大的一扇铁门,到支弄又有铁门,楼房的后门外还有铁栅栏。

长乐路788号是著名京剧表演家、麒麟童周信芳的故居。这栋沿街的小白楼与长乐路的任何一栋房子都不一样,“倔强”地面向东南。他的后院直接与常熟路小学操场相连。从总体的位置来看可推论出,这栋建筑比周边的环境还要建造得早。从大铁门进入住宅,通过玻璃大门进入客厅,右侧通往二楼,扶梯扶手雕花精致,二楼西南是卧室旁边为卫生间和储藏间。小白楼的后院曾有个简易的小剧场(现已拆除),当年为接待客人所用,也可做些简单的演出,当然也为周少麟练功学戏所用。

善钟里弄口的小学

以前长乐路穿过常熟路后,道路就变窄了,有一片石库门的老房子建在其中,常熟路至乌鲁木齐路这一段的长乐路都是弹硌路,前半段是旧货市场,后边还有片公共空间,上世纪50年代还曾搭台唱戏。

常熟路113弄,旧时也称善钟里,善钟里是以早年的常熟路路名善钟路为名,而善钟路则以原来土地的主人陶善钟命名,这是当年法租界里唯一一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马路。

我就读的小学常熟路小学就在善钟里弄口。常熟路小学的前身上海私立正志小学是一所有历史的学校,这里走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王赣骏、《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的小作者卢大容、体育明星中国女子篮球队丛学娣等。由于学校离市少年宫较近,课外时间同学们可自愿参加少年宫组织的朗诵、舞蹈、船模等活动,我就曾作为上海市少年宫小伙伴团队的一员参加过接待国家贵宾的活动。课后,我们还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不仅家里开过学习小组,我也去过许多小朋友的家做过功课。

紧临善钟里的111弄内,左联作家沈起予的家在1928年曾借给沈从文居住,后来丁玲和胡也频从北方来到上海,也曾借住过这里。弄口有一家名为“红村”的饮食店,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上学前在这里买一副大饼油条不超过1角,或花1角2分买一碗阳春面。马路对面的常熟路100弄是沿街的大弄堂,弄内到底10号是上海歌剧院所在地,这栋建筑就是陶善钟自宅。常熟路90号是建于1959年的上海歌剧院实验小剧场,《水晶宫》《大闹天空》等许多吸引小朋友的戏剧在这里演出,还有滑稽演员姚慕双和周柏春演的《满园春色》,满足了上海西南区域缺少舞台剧的社会需求。我小时候在此看了不少剧,印象最深的还是《江姐》。

景华新村与光华里

从常熟路转进到巨鹿路,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北向的一排英式花园住宅,此处正是邬达克刚到上海、在克里洋行工作时承担设计的万国储蓄会的22幢住宅,(至今留存了巨鹿路852弄1—8号,10号,868号到892号)这也是邬达克在上海建成的第一个项目。

再向东走就来到了巨鹿路上最具现代风格的景华新村,弄口上方是朱屺瞻手书的“景华新村”四个大字。画坛一代宗师朱屺瞻住在景华新村12号,朱屺瞻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不但画梅,还亲手种植梅花盆景,因此,二楼的画室取名为“梅花草堂”。景华新村22号为沙文汉、陈修良夫妇居所。这里也是刘晓、刘长胜与沙文汉、陈修良等中共地下党早期活动的据点,曾是江苏省委和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

相邻的786弄又称光华里,弄内13号是著名演员胡蝶的旧居。一·二八事变后,胡蝶全家搬迁到了这里。这是一栋双开间的西式里弄洋房,胡蝶在这里度过了平生最辉煌的时期。我们小时候,巨鹿路807号曾是一家儿童医院,小毛小病都是到这里来就诊的。据史料记载,1949年前这里为济华医院旧址,由上海华美大药房老板徐翔荪的二女儿、留学德国学医的徐济华开办。

住宅区里的小社会

富民新村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居住区,属于新式里弄建筑,大多建筑为三层楼的独立单元,底层为客堂间,有花园天井,楼上是卧室。由于建造较早,生活方便,当年也是中产阶级乐于居住的地方。

富民新村的马路对面是古柏小区,旧称古拔公寓。是由四行储蓄会于1931年购地10亩为本银行职工所建造的公寓。据原住老人回忆:这些房屋大致可划为三个时期,最早建造的一批是砖木结构,那时有独用煤卫,这在当时算非常先进的了。

弄内还有一所立面简洁富有现代感的建筑——福民会馆,这里的居民都亲切地称它为“大礼堂”。福民会馆共四层,二层的大礼堂层高就有5米,这曾是居住区内最重要的建筑,几乎涵盖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供演出开会、办各类红白喜事,还设有职工俱乐部,包括弹子房、图书馆、棋牌室、医务室、小餐厅、浴室,甚至还有单身职工宿舍,俨然就是四行储蓄会住宅区的小社会。上世纪50年代,这里被改为古柏小学的礼堂,后又被改为生产组服装厂等。

富民路上还有一座孟莎屋面的洋房,二楼外墙上的“POLO”讲述了一段当代的励志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东湖路延平路口有一家很小的修理自行车的摊位,修车摊的师傅勤奋好强,每天从一早工作到深夜,从修理自行车逐渐发展到修理汽车,后来增加了伙计,有了自己的行号“保罗”。1992年,他盘下了富民路上一个简易的二层小楼开出了“保罗酒楼”,菜肴很适合上海本地人的胃口。他在上海餐饮业的名气越做越大,许多顾客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只可惜在前几年,他去世了。

今天,巨富长也在新的时代里营生着不少时尚而讨人喜爱的小店,入夜餐厅酒吧一片喧哗,热闹非凡。在绿荫红瓦之间感受这种具有时代气息又有外来文化的氛围,体验其表面的繁华,不如静思品味这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