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郎
看了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上登载的林少华先生的《“然后然后”何时休》一文颇有同感,忍不住要再附议几句。
我们的耳朵由于“然后”的折磨遭罪久矣,而且还在不由自主地继续接受这种语言的污染。“然后”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头禅,说话间时不时地莫名其妙地来上一句“然后”,接着又是“然后”,极致状态是一句一个“然后”,“然后”成为了语句之间万能连接词,上下句之间不管是转折还是递进,无论是连接还是感叹一律用“然后”,我们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忽然间显得如此乏味,语句之间由于“然后”这个逗号的存在,没有了抑扬顿挫的感觉,有的只是平铺直叙。还有人觉得光用“然后”这个口头禅、过渡句还不够有劲道,于是将“然后”与“……的话”这个口头语嫁接在一起,变成了“然后的话……”似乎这样才更富有语言的强调性。
我曾经试图纠正有的年轻人的这种糟蹋听者耳朵的表述方式,让其该省略时就省略,该用转折句时就用转折句,该用递进句就用递进句,结果这年轻人竟然前言搭不上后语,不会讲话了。糟糕的是很多人滥用“然后”而并不自觉。
出现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呢?我想第一个原因是表达时思维不连贯,出现卡顿时自然而然地用“然后”过渡一下,有时候讲话人还需要拉长或加重语气说出“然后”,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激发自己去思考后面的话。第二个原因是当今社会存在的简化偏好,一些人不注意或不屑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在意自己语言的严谨性,用一个“然后”就把语句之间的所有连接关系都解决了,何其随意、简单。第三个原因是受外来语的潜移默化,英语口语中喜欢用“and”过渡,在我们这里就变成了“然后”。
古往今来,我们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都受到过专门的训练,严格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就不断地纠正孩子们的遣词造句中的缺点和错误。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掌故,有个学生作文中使用“而”字不恰当,老师几次纠正无果,于是老师在批语中写道“当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后,而而而已”。如今我们实在不愿看到年轻人说话只是“然后”而已。
我们应该自觉地纠正这种“然后”的滥用,首先是学校里的老师发现孩子说话时有这种滥用的情况就要及时指出,不能让其沿袭成习惯。我们的学校里要多组织一些演讲之类的比赛,启迪孩子们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表述事情和情感的追求及兴趣,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们的思维和语言的严谨性。我们在学校里要加强语文的教学,尤其是语法的训练,对于一些有语法错误的表述要及时指正,以免以讹传讹。
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很唯美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赋予了国人生动表达的种种可能。当今的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应该为之骄傲自豪,并且将其传承好并加以发扬光大。如果我们无视“然后”之类的滥用,我们美好的语言文字也许真的就很少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