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路丰田4S店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顾客 本版摄影 记者 陈梦泽
吴中路大众4S店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办理购车手续
本报记者 叶薇 罗水元
从年初特斯拉启动大幅降价,到湖北推出限时特惠,3月车市的“降价潮”正在蔓延。政企联合补贴、车企区域补贴、门店现金直减……大众、本田、丰田、福特、奔驰、宝马、吉利、比亚迪、长安等车企几乎都推出了促销政策。这波降价潮对上海市场的影响如何?引发本轮价格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只有卖不动的价格?
本月初,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几家合资车企带头给出“史上最强”限时补贴,其中优惠最大的东风雪铁龙C6直降9万元,原指导价21.19万元的车现在仅需12.19万元,引发消费者的极大关注。“20万的C6全是问题,12万的C6完美无瑕;20万的C6老气横秋,12万的C6沉稳大气”……网友的调侃,似乎印证了车市金句:“没有卖不动的车,只有卖不动的价格”。
记者调查发现,C6的优惠只有湖北才有,消费者必须在湖北省内购车、上湖北牌照。C6在上海的销量一直比较少,店内也没有现车。如果消费者想买同款车型,按照指导价优惠四五万元。该车型乃至整个东风系的销量在上海市场并没有因为湖北引发的补贴而有大的变化。
实际上,已经有消费者指出,因“优惠9万元”而爆红的“2022款雪铁龙C6共创版”,去年提车的真实裸车成交价,大多在16.3万元左右,相比最近吹爆的12.68万元,价差还不到4万元。
不管实情如何,由东风带来的降价潮已蔓延开来。上汽集团旗下品牌,一共推出了38款降价车型。上汽大众推出了总额37亿元的大手笔促销,单车最高优惠5万元,且针对全系车型。
限时价、直补花头多
官宣降价的背后,实际市场到底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上海多个售车点发现,汽车降价的蝴蝶效应已扇至申城,销售员一般不直接说是降价,而是换成了其他说法:优惠、特价、限时价、直补等。
在吴中路一家大众4S店,销售人员指着店内宣传标识称,为了庆祝店庆19周年,原价24.8万元途观,可优惠2.5万元。与该店只有一路之隔的丰田4S店里,推出一排特价车,一款标价12.9万元的卡罗拉,可优惠1.7万元,并有抽奖活动。附近一家别克4S店里,近20万元的552T智享型别克君威轿车,优惠力度达6万元。
在沪南路上的一家广汽传褀4S店里,销售人员称11.98万元的影酷可优惠8000元至1万元。名爵汽车销售人员称,原价9.69万元的一款车,可优惠2万元左右。一家吉利汽车4S店里,门口电子屏除了滚动播出“9.03万元起”的限时价外,还打出“直补”福利,一款标价9.48万元的缤瑞可优惠6000元;如果置换式买车,优惠力度还可再增加3000至4000元。还有的车型有“厂家限时直补购置税50%”。
以种种形式实质上降价的,还有豪车品牌。在宋园路上的一家宝马4S店,一款34.99万元的宝马轿车,可优惠4.2万元左右;而在桂林路上一家奔驰4S店里,工作人员指着一款标价上百万元的奔驰车称,可优惠8万元。
记者走访的这些4S店,销售员大都明确表示燃油车不用“排队提车”,有的甚至还明确要求购车者当月提车,开当月发票。这些销售人员都称优惠活动不是为了“去库存”,而是为了完成当月销售指标。记者发现,以种种形式进行的降价,幅度为10%左右,时间大都自3月初开始,降价额大约相当于购置税与首次保险费之和。
新能源车和二手车市场也不甘寂寞。今年1月,特斯拉就打响降价的第一枪。Model 3和Model Y降价后,车市“价格战”一路从新能源车蔓延到传统燃油车。记者调查下来,目前新能源车的降幅比燃油车小。一些销售新能源汽车的4S店销售人员介绍,目前的销售价格比今年春节前低5%左右。二手车市场也跟风降价。沪南路上一名二手车销售市场的销售人员指了指一辆已开7万公里的东风雪铁龙C2轿车说:“如果要,1.2万元就可以了。”
部分消费者仍在观望
降价声里,有消费者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名爵4S店看车后当场订购的李先生就预订了自己心仪的车型。“早买早享受,现在确实比我前段时间看要便宜了。”
但是,还有一些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上周末,记者走访了沪南路上一家吉利汽车4S店。携一家三口特意从曹路镇赶过来看车的方先生,在店内看完一款标价13万多元的车型后,又心仪店内标价16万多元的另一款车。最终,他却觉得销售人员所说的价格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现在不知道降价的空间有多大。除了价格,我还要考虑汽车品牌、配置等。最近我要到其他4S店看看,货比三家再作决定。”
记者采访了不少经销商都认为,此轮让利幅度不小,利润已微乎其微,跟进促消费的让利大潮,主要还是考虑有更多空间迎接新车型,而且让利将是短期行为。
业内人士分析,各地出台的购车补贴政策,将对一季度车市构成稳定有力的支撑,短期内有助于销量的提升。但对整个行业而言,仅是“缓兵之计”,难以对促消费达到“长期效应”。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保持理性,按实际需求购车。一些企业的优惠也会附加一些条件,比如限时、限贷等,消费者一定要看明白、想清楚再下单,否则,很容易引发消费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