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坤
近期豆瓣评分高达9.5分的网剧《漫长的季节》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其行云流水般的转折、衔接让每一个人物都在剧终时得到了命运的答复。《漫长的季节》的“标签”是一部家庭、犯罪剧,但剧情中不同年代的交叠更多展现出的是东北这片土地的变迁。在王响的家庭悲剧之后,是整个东北的肃杀与落寞。
《漫长的季节》的导演辛爽和领衔主演的范伟、秦昊都是东北人,而片头字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更是在正片还没出来时就剧透了这是一部充满东北味道的剧——班宇,80后东北作家。
33岁的班宇出生于沈阳铁西区的工人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豆瓣阅读的征文比赛,并凭借《工人村》系列拿下喜剧组首奖。班宇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从小环着厂房长大,《工人村》中的故事大多都取材于班宇的真实生活,东北日渐落寞的工业时代成为了班宇此后每一部作品的底色。
《冬泳》是班宇的第一本小说集,在班宇的描写下,其中的每一篇小说都带着东北特有的铁锈味,让小说充满了冷静与衰老的痕迹。短篇小说《冬泳》中对于城市道路是这样描写的:“树是种上了,但无人修剪,里出外进,不太整齐,树底下还有许多杂草,在这个季节里,无论是草还是树,基本都已经枯掉,没有一丝绿意。”与《漫长的季节》中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对火车的描写:“旁边有火车轰鸣着开过来,后面挂着几车油罐,开得不快,我用余光数着总共有多少节,数到一半,有点乱,便停下来,转过头去,看着火车逐节经过,它掀起一阵微风,裹挟着石头与铁轨的气息,轻轻吹过来,相当好闻。”
除了班宇,还有双雪涛和郑执,他们三人一并被称为“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他们所创作的小说不论是什么题材的,都对东北的社会环境变迁有着细致的描写,让读者透过故事看到岁月更迭。很显然,故土成了他们文学创作道路上能够一直挖掘的富矿。
故乡是承载着一个人童年乃至半生记忆的地方,对于作家而言,这里是文学启航的地方。老舍笔下的北平,萧红笔下的呼兰,鲁迅笔下的绍兴,汪曾祺笔下的高邮,莫言笔下的高密,以及金宇澄、孙甘露笔下的上海。
与东北愈渐衰落的工业化不同,上海作家们笔下的上海带着无限的温柔。金宇澄的《繁花》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同时也被改编为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曾经这样评价:“《繁花》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金宇澄在《繁花》中写静安菜市场卖大闸蟹,写茂名路洋房里的空军干部,写瑞金路石库门内的平民生活,写闹哄哄的弄堂,写女士约会时爱去的咖啡厅,这些贴满上海标签的道路与建筑让《繁花》里的人物张口就是沪语,就算不是上海的读者读起来都会觉得人物说话又嗲又娇。
2021年孙甘露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以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谍战剧情下青年人们为了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孙甘露在创作小说时翻阅无数资料,力求还原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这个流淌着他生命记忆的魔幻都市。《千里江山图》中写到了龙华寺、公和祥码头、黄浦江,以及颇具上海特色的药房、茶楼。这些地名是人物们街头或者聚会的场所,孙甘露详尽地描写让上海这座城市赋予了小说热闹却疏离的气质。
长江自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一路奔腾跃入东海,它途经的每一方土地都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每个人笔下的故土都有不一样的气味和温度。对故乡的回忆是人大脑的本能反应,而在创作中有意书写故土则是灵魂深处对家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