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比艺评人更惨的是鉴定家  没有天神降临  只有凡人无畏 开放麦:脱口秀的试错空间 从《漫长的季节》窥探作家笔下的故土 时代的容器里盛满美的点滴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05-07

比艺评人更惨的是鉴定家 

◆林明杰

我曾经写过艺术评论家的“惨”。后来跟朋友聊天,发觉还有更“惨”的——那就是古董鉴定家。

曾经看到一个古董鉴定家巡游各地参与“鉴宝”活动的视频号。看得我啼笑皆非,头皮发麻胸口闷。

一个男子拿着个“大明弘治年制”款的鸡油黄碗来求鉴,鉴定专家还没开口,他先长篇大论讲述了自己认为碗是真的依据。其中最为有趣的是,他认为这碗烧制时抹了鸡油,碗心有些泛红,那是鸡油中的血丝。鉴定专家说,这黄釉成分是氧化铁。鸡油不可能烧出黄色,在那么高的窑温里早就烧没了。这道理应该说很清楚了吧?不料对方还不服,话锋一转,不谈鸡油鸡血,发狠要跟专家打赌,把碗拿去做碳—14测试,赌注20万元。鉴定家被气笑了,说:“我现在没20万元怎么办?”

就知道艺评人穷,不知道鉴定家也穷,哈!

无论到哪儿去公开鉴宝,鉴定家都会遇到拿着家藏重量级“国宝”的人来要求鉴定。不过虽然是来求鉴定,持宝人却往往并不买鉴定家的账。一旦鉴定家认为这“宝”是赝品,持宝人就会大光其火,很不服气地批驳对方。而且持宝人讲起来气贯长虹、滔滔不绝,把鉴定家驳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那些带着赝品来求鉴的人并非真心求教,只是想来印证自己正确而已。他们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环环相扣,不能相扣时也会自动跳跃到下一环,“自洽”得很。任何质疑的观点,都会在这铜墙铁壁的闭环式理论体系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看得多了,知道鉴定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我是不敢对人家的藏品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曾有一次在讲课时跟一位年长学员交流,他接连提出几个画家的名字问我投资价值如何。我顾左右而言他。他还是紧盯不放。我反问他是不是收藏了这些画家的作品,他摇头否认。我说你肯定收藏了。听他讲话就知道,他已被灌输了一套似是而非的艺术话术。对这样的藏家,真的没必要浪费精神去交流。任何有违他心意的说法都是自讨没趣。我只好说,值不值钱谁买谁懂。

从事艺术也好,玩收藏也好,归根结底体现的是思维方法。我曾见一位爱玩古董的北京新闻界前辈,他并不太懂古董鉴定,但他买的东西却都不错。什么原因?我发现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敢于承认自己不懂,而且每买一样东西就会拿出来听取许多人的意见,说好说坏他都听。他非常善于交朋友,从小古董商贩到大拍卖行老板、博物馆专家,他都虚心求教。兼听则明,时间久了,在大量对比中,他逐渐明白谁比较靠谱,哪类古董该向谁讨教。而且一旦发现自己买错了,他敢于承认,能退则退,不能退就当学费。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多向的信息渠道,岂止玩收藏需要如此。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