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苏东坡颂 百合(中国画) 春天带来欢喜 AI时代的《樱桃园》 橘子花开 忆杨苡 不要等,先去做
第11版:夜光杯 2023-05-20

AI时代的《樱桃园》

潘真

对于根据名著改编的戏剧,我原是抱有偏见的——与其坐在剧场里,看导演、编剧和演员把剧本搬上舞台,使其可视可听,还不如捧读原作呢。所谓文学阅读的二度创作,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我着迷。又或许,那些过于遵循原作的戏,看多了,禁不住审美疲劳。

进剧院看《樱桃园》,是被剧名前冠以的“肢体剧场”四字勾起了好奇心。肢体剧场,也译作身体剧场、形体戏剧,用于描述所有通过基本的身体手段来叙事的表演形式,是一种高度可视化的戏剧形式。肢体+戏剧,作用于契诃夫,会起怎样的化学反应?契诃夫的巅峰剧作,有了怎样的“中国版”?

戏一开始以及每一幕之间都有画外音,是研究者对AI(人工智能)进行的图灵测试,“人工智能是不是人?”“是否具有人的意识、感觉和情感?”“你(人类)是否能理解我(AI),我是否理解你?”“谢谢你让我更了解了你一点”……这些看似与剧情无关的旁注,给整出戏带来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使看戏人几度出戏。戏里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自说自话,无人倾听,又都罔顾旁人,人人蜷缩在自己的茧房里,渴望被理解而不得,只有孤独。于是,画外音发人深省:人与AI都在试图沟通了解了,人与人反倒越来越无法正常对话,各自迷失在喧嚣中?

契诃夫讲述的故事,属于19世纪,濒临破产的樱桃园主人柳苞芙回到家乡,面对祖传庄园被拍卖的严酷现实,依旧沉醉在自己虚构的生活中无以自拔。当年的“小庄稼佬”、商人罗巴辛成了这里的新主人,马上抡起利斧砍伐象征童年美好的樱桃树。柳苞芙挥泪告别旧生活,去往异国莫测的新生活。然而,我们在21世纪看中国版的演绎并不觉得隔膜,对台词“荒谬绝伦的事情呀,这是时代的错误呀”“给一种病推荐无数种治疗方式,不就是无药可救了吗”以及对最后的画外音“生命就要完结了,可我好像还没有生活过”也颇有共鸣。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以及经典被不同的艺术家反复排演的理由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