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东
七年前的夏天,窗外树丛里的知了叫个不停,嘶哑悠长的声音令我心烦意乱。
女儿的一次充满挑战的选择以及她所面临的困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她抓住了G20杭州峰会的机遇,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她所在的中国计量大学为数不多的志愿者。学校出于安保的考虑,整个暑假不允许学生居住在宿舍。女儿要完成出国留学前的语言培训,只有在烈日的暴晒下骑车去寻找价廉的出租房,然后独自把宿舍的物品搬出来。
她从超市里买来面条和饺子,每天早晚用电饭锅煮食,中午在补习学校附近的餐馆对付一顿。当时我不乐意她这么早就出国留学,招致了她的哀怨。父女之间互不说话,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着彼此。许多困难全靠女儿独自应对。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漱洗就餐后骑车一刻钟到达地铁口,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到达市区的培训机构。晚上,回到租房里已是暮色苍茫,吃了晚饭开始攻读意大利语,还要完成当日的作业。她为了一次性通过语言考核,只好开起了夜车,连日的起早贪黑不仅没有击垮她,反而打动了她自己,硬是冲杀出一条血路。
这个时候,她接到学校通知,旋即搬回原来的学生宿舍,参加G20杭州峰会志愿者上岗前的培训。在艰苦的集训中,她因劳累而起疱疹,依然在没有空调的场地坚持着训练;她在担任峰会志愿者期间,被分配在境外媒体分队,顺利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任务,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杭州峰会之后,女儿又搬回了出租房,继续着出国留学前的语言学习和考级。女儿从小到大,从没有经历过生活的一波三折,她能否坚持到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那段时间,我整天愁眉苦脸,乱如浆糊的脑子与浑身乏力的肢体忍受着煎熬,感觉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了色彩。
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无端渲染出一片紧张凝重的气氛。我把目光转向桌上的新民晚报,“夜光杯”上的一篇文章《把最坏的日子过成最好的时光》吸引了我。作者用平实的语调记叙了他与母亲相继患病后相互扶持的日子。那些痛苦、艰难的日子通过他平实的叙述缓缓流淌而出,最坏的日子过成了最好的时光,读来令人动容和沉思。这篇文章把我从濒临崩溃的边缘拉上岸。反复咀嚼那充满亲情而又感伤的文字,我的眼眶湿润了。
人生每一次选择都在雕刻生活,不经涅槃之痛,哪来重生之美?多年以后,我从记忆中又一次挖掘出女儿的故事,庆幸所有的付出,都成了一种值得。女儿默默地咽下了所有的不容易,只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