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牛背山上观云海 勾绷脚和臀桥 晴耕雨读的智慧 “盗”亦有道 炒鱿鱼 老街依旧在
第14版:夜光杯 2023-06-30

“盗”亦有道

图一 盗(甲文)

图二 盗(小篆)

徐梦嘉 文/图

《庄子·胠箧》:“盗亦有道乎?”做强盗也有行为准则吗?小文藉“盗亦有道”为题,将“盗”加了引号,则是谈谈盗字构形构义的道理。

盗(盜,图一),甲文是次与舟组合。次(“氵欠”),甲文基本款:“人张口在打喷嚏,口前飞溅的涶沫星子(几个小点),此人并不掩饰,随心所欲地痛快打出喷嚏”(见拙栏文《蓬宿草次》)。舟,甲文中已有很多“舟”字,横竖款都有,活脱脱就是一尾有框架的小木船形状,相较原始的把树干挖空做成独木舟已经有质的发展。盗字的舟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横置的舟更为形象。隶变楷定后都成竖舟,在舟的家属字中,俨然是船的博物馆,琳琅满目,无论豪华的简陋的,有动力的无动力的都用部首舟:船、舢、舫、舨、艇、舰。有些衍义的舟属字,误成“月”形,朕、前、俞、腾(騰)胜(勝)等。

现在可以解析次(“氵欠”)舟组合的盗(盜)了。盗的初义是指过河越界、穿窬拦路等的劫物掠货恶行。盗的构形,一条载满偷(偷字中有舟)盗来赃物的船。到底是什么赃物,字面没有交代,盗得一定是好东西。我们从递盗者的嘴脸可窥见,盗(盜)中的次(正确是“氵欠”xián,)张大嘴巴,不“打喷嚏”,而是流出贪婪的口水,可谓垂涎(旧时涎和“氵欠”互为异体字)三尺。

我们回眸中外历史,海盗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最早的海盗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3世纪,欧洲海域有袭扰商船的行为。而那个年代对应的就是中国甲骨文诞生的殷商王朝,那时中华祖先也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出现了划舟船在河川盗抢打劫货船的盗匪。古代水域河盗勍盗肆意猖獗,结伙拦劫商船,杀人抢物。从舟盗表现的是水上盗匪。“盗”(盜)亦有道,人张口在打喷嚏时一般不会只打一下,流口水也不会流一滴。因此盗的义项还有不止一次地走水路将赃物运移,此盗贼当是“惯盗”。

由于甲骨文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金文盗(盜)发生形变,盗字下从皿(横舟与皿的古汉字易混淆),小篆(图二)沿用定形。此皿当数“天花板”级别,故有观点盗是“用垂涎人家的器皿会偷窃之意”(《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这是袭《说文解字》解析:“盜,私利物也。从‘氵欠’,‘氵欠’,欲皿者。”《说文》以降,历来学界皆如此识定盗字。笔者认为,没有极本穷源识定盗本已是失误,且盗的占有佳器想法仅停留在作案动机上,只有动机未实施犯罪行为并不违法,不能谓之盗,从古至今法律关于盗行为都有这明确严苛的界定。如前文所述,从皿的盗(盜),还可以理解为看到盛器中美味佳肴,馋得口水直流。如此,更与“盗(盜)”不相干。故从皿的盗,构形与盗窃的盗之义并不契合,就不能是“盗”亦有道。千百年来我们“冤枉”从金文到楷书的各体盗了。一百多年前从舟盗字随着殷商甲骨文重见天日,主客观相结合的划舟运赃物的盗才是真正意义上构成犯罪的盗。

盗组出的词都与盗窃有关,一目了然,笔者不展开谈了。有些看上去盗意模糊的盗之词可举几例解读。盗汗: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地(偷盗的衍义)出汗,一般最常见的是夜间盗汗。盗龙:是凶猛可怕的小型恐龙,属名Rapator,意为“盗贼、掠夺者”。盗骊:古代良驹,体格健壮,动作敏捷,借用盗字取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