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各高中分数线下周五公布 广告 长安“三乐” 上海男孩为中国夺得特奥会网球首金 沪中考生多路径升学模式已形成
第9版:上海新闻 2023-07-17

长安“三乐”

曹刚

“床前明月光”是许多人会背的第一句唐诗。李白在何等境遇中思乡,写下了《静夜思》?不妨去看看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找找答案。影片以李白、高适的友谊为圆点,辐射诗人群像,描绘大唐兴衰。恰逢暑假,很多孩子坐进影院,随剧情齐声高诵。

有人初尝“诗词之乐”,发觉不必死记硬背,古诗原来很有意思。

从李高二人枪剑惊艳对决,感受“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洒脱;从杜甫李龟年岐王府初遇,感受多年后“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欣喜与无奈;从高适浴血边塞九死一生,感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悲愤……作业里让人背得头疼的古诗,回归历史背景,在二次元世界,摇曳多姿。不再只是短短几行枯燥文字,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空对话。

更有人品出“纯粹之乐”,发觉暂别埋头应试,语文和历史也很有趣。

语文课和历史课,本应让孩子们爱上诗词。但大多数时候,课堂上没有起承转合的命运探讨,只有重要考点的反复背默。“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李白,特赦返乡很开心。但他因何被流放又被特赦?轻舟到底有多大?不考,便不知。围着分数转,学习远离了纯粹。史书里轻轻翻开的一页,就是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果只是在知识点里背诵,再去网上嬉笑解构,实在太可惜。

还有人感悟“传承之乐”,发觉绵延千百年后,中华文化愈发魅力无穷。

影毕,意犹未尽。对杜甫着墨少,骆宾王、张若虚、李商隐未登场,唐诗再拍九部恐怕都不够。在长安舞台上闪耀过的诗人们,以千年文墨传承文化自信。李白的豁达、洒脱和自信,高适的执着、宽厚和坚韧,给我们勇气和希望,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银幕上流淌的家国情怀,会启迪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生命易逝,但文明不朽。传承,一直都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