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淳翔
月初的一天下午,李建华先生过访,寒暄数语,便同他一起去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兜了一圈,忽见馆中有一页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致郑逸梅老先生的信札,从内容上看,应是一封复信,其中提及一段伤心事,颇引起我的注意。现将全文抄录如右:“逸梅尊丈赐鉴:奉到尊旧闻谈两种,如闻謦欬,丈惠侄太厚矣。自去冬儿丧身海外,颓唐心境,料峭至寒,殊难明状。以理遣情,而情不服。吾丈诸著,慰我甚多,有时聊可解脱、看破一些,如是如是。专此奉复肃谢。侄仍劳劳豫园东部市建工程,春暖牵杖履一游如何?侄从周,十八日。”
1987年11月29日,梓翁在美国留学的独子陈丰,无辜被墨西哥裔流民刺死于洛杉矶。噩耗传来,引发莫大悲痛。作为他的长辈兼朋友的郑逸梅想必多次致函慰问。这封复信,应写于1988年某月。信中所提郑老的两种“旧闻谈”,我一开始误以为是《影坛旧闻》《书坛旧闻》二书,前者固不错,后者却初版于1992年,自无可能。抑或是《书报话旧》,笔者最近在帮郑老先生的孙女郑有慧女士整理《郑逸梅日记》,其中1981年9月5日,记有:“学林出版社陈政文来访,知余于一九六三年为上海出版文献资料编辑部所写《上海书报旧闻》二大本(分别为《书林一叶》《报海回澜》),当时由于极左思想,搁置未出版,只付资料费,是稿后归辞书出版社,该社出辞书,亦未解决。兹归学林出版社,谋印单行本,以原稿见还,嘱加整理,年内交卷。”此后多月,老先生日记里隔三差五、多次提及编阅、修订《书报旧闻》事(同年12月,改书名为《书报话旧》),随阅随改,随改随添,延至1982年2月15日,“《书报话旧》完成”。交稿后,又叠经图片翻印,并进一步修改文字等等。总之过程繁复,牵扯大量精力。终于1983年3月正式出书,事情告一段落。想来郑逸梅先生在寄书所附去信中,仍习惯性地将那书称为“书报旧闻”吧。
无独有偶,2015年版《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里亦收有陈从周一札,可与前札对照。其内容为:“逸梅尊丈撰席:侄遭大过(故),承赐函垂慰,仁者之心,感激泥首,愿到百岁千岁。朱翁卷,并尊著,乞交小王带下。侄心绪大坏,奈何奈何。但豫园工程仍坚持到底,了此心愿也。开春侍杖履小游何如?此颂潭福。小侄从周,十一日。”从信的开头“遭大故”三字,即遭受重大变故(泛指亲人亡故等)来判断,应写于其子被害事件后不久,结合后文有“开春”小游豫园的话,大致可以判断此信更早,应写于1987年12月10日。
至于上图收藏的那封信,大概写于何时呢?由信末提及春暖,表示写信之时在冬季,则1月、2月的可能性较大,而2月17日是1988年春节,年初二写信似不甚相宜。故笔者更倾向于是1月18日写的复信。
梓翁在丧子之痛尚未平复之际,在两信中均提及豫园东部重建事,可见兹事体大,斯人所担责任之重。1986年夏,上海市政府启动豫园东部(内园)重修工程,梓翁被礼聘为顾问。从其1987年夏至日所撰《重修豫园东部记》,可知其大略。文中述及豫园管理处主任董良光“每感园之不足,就商于余,必欲复其旧观,而愿始遂。余欣然应命,退而细考潘氏园记与今日之实况,于是叠山理水,疏池浚流,引廊改桥,栽花种竹,以空灵高洁为归。锐意安排,经营期年,园隔水曲,楼阁掩映,初具规模矣”。1988年5月8日,由新加坡华侨作家周颖南做东,海上同仁齐聚豫园得月楼,举行首次雅集,一祝豫园东园首期工程告竣,二祝陈教授七十寿辰,众人觥筹交错之余,留有吟咏,可惜郑逸梅却因故未能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