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一部跨越一个世纪的文艺电影 钢铁的心脏  悠扬的旋律
第6版:文体汇 2023-09-10
从《一个家族的电影史》看——

一部跨越一个世纪的文艺电影

黄佐临、黄蜀芹、郑大圣——一家三代艺术创作者的故事浓缩在了新书《一个家族的电影史》之中。昨天,著名导演郑大圣、本书作者许金晶和电影学者汤唯杰在Film电影时光书店参加了这场新书首发活动。昨天也是已故著名导演黄蜀芹的生日,大家以电影之名用一碗长寿面缅怀这位深受影迷爱戴的导演。

写作此书前,许金晶收到了郑大圣寄来的一份沉重的包裹,里面是其家族三代代表人物的详细书籍、画册和影像资料。梳理过程中,许金晶发现,从黄佐临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创作的《思想问题》《表》,到黄蜀芹在改革开放之初创作的《青春万岁》《人·鬼·情》,再到郑大圣创作的《村戏》《1921》,本书聚焦的这个艺术世家,在百年中国史进程中的每一个转型时期与转折时点,都贡献出了极具史料价值的重要艺术作品。他感慨:“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与体会这个家族的艺术传承历史,就是在体会我们这个国家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

对于郑大圣来说,撇开艺术谈他的家庭生活,可能听上去十分平淡。外公黄佐临在家里话不多,孩子们总是围着外婆丹尼转,不管考了多少分,外婆都立马签字。郑大圣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没和家里人商量过,甚至在校期间也不太愿意看家里人拍的电影。等到他有机会做导演,回想家人的只言片语,才感受到自己在不自觉间受到的影响。印象里,母亲黄蜀芹唯一一次在家里和他聊拍电影的事,只是跟他说,每天不要太晚吃饭。“导演总喜欢和镜头较劲,好不容易拍到满意的镜头,总想再来一条更好的。”郑大圣深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冬天吃的饭凉透了,夏天容易吃坏肚子,所以母亲只郑重其事地和他说过这一件事,宁可少拍一条。

书稿好似一部跨越一个世纪的文艺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以书评人、影评人许金晶对郑大圣的两次访谈拉开帷幕,徐徐展开这个家族的艺术传承历史,并以黄佐临、黄蜀芹、郑大圣等艺术家创作的文字,袒露对时代真诚敏锐的观察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郑大圣的同门顾春芳曾因撰写《黄蜀芹和她的电影》一书采访过黄蜀芹,翻看这本《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她觉得好像把她熟悉的胶片重新剪辑成一部崭新的电影,“透过三代人的电影史,我们得以看到具体历史情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同时反观自我生命的安顿。”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