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大师都是“细节控” 13个集装箱的布景装台7整天 “姐夫”是时间管理大师
第12版: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2023-10-16
马林斯基版《指环》今晚在上海大剧院世界首演

13个集装箱的布景装台7整天

昨天傍晚,《指环》第一部《莱茵的黄金》雏形初现

作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剧目,今晚,俄罗斯著名指挥家捷杰耶夫将携马林斯基剧院全新制作的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完整版的世界首演。

布景装满13个集装箱,装台花费7个日与夜!这部需要演出4晚、长达16小时的鸿篇巨制是如何“移师”上海,又怎样在大剧院的舞台“生长”起来?记者提前探班,为翘首以待的乐迷提前揭开《指环》的神秘面纱。

即便底部装有滑轮,仍需14个人“保驾护航”才能腾挪转移的巨人,是此次舞台上最大的实景道具之一。前晚11时,记者探访后台时,工作人员正为巨人做最后的拼搭,安上手和脚再装上头,逾10米高的四巨人横卧于舞台,几乎将台占满。

“我们要把巨人吊起来,能否将吊索降到最低?”俄方工程师找到控制电葫芦的小伙子,巨型布景搭建必须分毫不差才能保证舞台安全和视觉效果。“吊索只能降到距离地面5米的地方。”见招拆招,早已习以为常,因舞台尺寸不同,以及俄罗斯惯用道具型号和中国不同,这样的难题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发生。

据悉,此次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近300人(其中乐队90人、合唱45人、歌剧团30人、群演20人)来沪。为保证技术到位,不算本地聘用的装台工人,外方舞台工程师就有60余人。从10月8日卸景到10月9日一早开始装台,幕后工作团队已持续工作整整七天,他们夜以继日,每天14至16个小时,人人都是一脸疲倦却又带着一丝高强度工作下的亢奋。

据悉,之所以要用到这么长的时间装台,是因为新版《指环》后两部《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并未在马林斯基演出过,因而实景和多媒体节奏把控以及舞台灯光的调试,都需要在大剧院的舞台完成。

《指环》舞美规模宏大,大剧院节目部经理钟亦聪透露:“这次仅外借设备就耗资不菲,你看那些用来吊景的数控葫芦和电葫芦,加起来超过60个。”此外,因是实景结合多媒体,但《指环》道具设置也很奇特,比如那方可以供演员站立表演的斜面舞台,还有时而前倾、时而悬浮于半空的巨人,对舞台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

因舞美技术复杂,需要大量细节沟通,上海大剧院又特别招募了一批志愿者翻译,每天早晚两班,晚上要从10时工作到次日凌晨4时,忙碌的舞台搭建,他们随时待命,哪里需要立即上岗,帮忙沟通和协调。

昨天傍晚,《指环》第一部《莱茵的黄金》雏形初现。气势恢宏的舞台上,三面舞台是巨大的多媒体屏,画面流转时而是巍峨的宫殿、时而是神秘的海洋世界。设计师乔治·西平为《指环》提供了宇宙尺度和时间之外的坐标,使瓦格纳的作品重回到神话和传说的土地上。场景中,巍峨耸立的实景道具带来巨大压迫感,让这部史诗级歌剧既带着一份肃穆威严,又让人赞叹向往。“这将是不同于马林斯基传统印象的一版《指环》。”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虽然在舞美风格上一脉相承,但三屏环绕的多媒体呈现,让宏大实景融入其中,带来虚实结合的视觉体验。”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10月16日19:30《莱茵的黄金》

◆10月18日18:30《女武神》

◆10月20日18:30《齐格弗里德》

◆10月22日17:30《众神的黄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