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携手共绘壮丽的丝路新画卷
第4/5版:“一带一路”促共赢 2023-10-17

携手共绘壮丽的丝路新画卷

听老外讲述“‘一带一路’促共赢”的动人故事

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2018年8月通车,是马尔代夫首座跨海大桥,结束了马累与新兴城市、第二大岛胡鲁马累之间只能通过轮渡往来的历史。这是航拍的连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2019年8月30日摄) 新华社 发(王明亮 摄)

作为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蒙内铁路2017年5月通车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巴基斯坦独有的盐灯在进博集市销售火爆,这是中巴两国经贸交流的缩影 本报记者 萧君玮 摄

本报记者 潘高峰 董怡虹 张钰芸 宋宁华 金志刚 杨 欢

今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明天,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开幕式。

大道同行十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在这个星球上书写下发展的奇迹:一条条铁路、一座座桥梁、一个个机场港口,一家家工厂产业园,织就互联互通的网络,也鼓舞着人们的信心,凝聚着未来的希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壮丽的“丝路新画卷”上,各国民众携手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建设和平繁荣的新世界。大家既是践行者、见证者,也是受惠者。

今天,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联合推出的“老外讲故事”第四季《“一带一路”促共赢》融媒体产品正式上线。来自51个国家的近百位外籍人士,面对镜头娓娓讲述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的独特视角,让“一带一路”这十年的探索与收获,更立体,更生动,也更真实。

新丝路

连接陆海空与互联网

穿越河流和山脉,横跨辽阔的大地,当列车轰鸣声替代古代的驼铃,沉睡的古丝绸之路开始苏醒。

日夜不息,驰骋万里。经过十年间的探索发展,“钢铁驼队”已从“初出茅庐”变为“双向奔赴”:一边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商品通过中欧班列销往世界,成为广受青睐的畅销品,一边是来自全球的高货尖货蜂拥而来,走入更多寻常百姓的家中。

当铁轨上的新丝路越跑越快,相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共同感受到了经贸互通带来的互利互惠。阡陌延展的铁路网,更是成就了一片片发展的热土,演绎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尼泊尔中国工商会义乌办事处首席代表毕需努在义乌工作生活了20多年,经营义乌与尼泊尔间的商品贸易和物流专线,把义乌小商品发到加德满都,再销往尼泊尔全境。而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他可以更便捷地把义乌的小商品运到尼泊尔。

“中欧班列开通之前,义乌的货物大多走海运加铁路,或者走公路到新疆的口岸再换铁路出口。那时候发货比较不方便,海运需要60多天,卡车也要两个星期左右。”他说,中欧班列开通之后,让两地商贸活动日益繁荣,不仅因为铁路成本低,而且“一带一路”也是很多国家支持的事情,安全性更有保障。

集装箱不停运输,大货轮有序装卸。看着码头忙碌的景象,谁能想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下文简称“比港”),现在的地中海第一港,曾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陷入经营困难,码头几近停摆。

“过去10多年,我亲眼目睹了比港的巨大转变!”比港码头公司商务经理塔索·瓦齐迪斯觉得,眼前这一切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投资与努力,更离不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从每年只能操作150万个集装箱的码头,到现在每年可以操作620万个集装箱的码头,管理层通过投资和规划不断提升港口操作能力。”塔索·瓦齐迪斯13年来见证着比港的发展,不由得发出了感叹。

给当地带来巨变的同时,比港也成为了“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支点。自2014年开辟的“中欧陆海快线”,以比港为枢纽,用海路和铁路联运的形式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欧洲地区的衔接,使其发展成为第三条中欧贸易大通道。

今年9月28日凌晨1时30分,中国东航MU703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由此,中国的航空公司首度开通“上海-伊斯坦布尔”直飞往返航线,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重要举措。

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推进经贸文化交流,要让“人”首先流动起来。作为东航的一名法国籍乘务员,李希(Magand Lucine)这几年见证了东航持续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的点点滴滴:“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东航一直积极响应,比如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9个分部。就我而言,作为一名空乘人员,我得以在飞往法国的航班上工作,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旅客提供服务。我非常希望这种合作能够继续下去,同时希望中法两国的关系与合作能够通过这一倡议得到加强。”

目前,上海正在争创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从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再到第一个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上海开放的决心和步伐,“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有目共睹。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改善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孟加拉国经营进出口快递业务的贾依德深有感触。“这一边,我们的中国团队向上海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公司申报清关;另一边,孟加拉国团队确保客户清关流程的实现,最终完成交付。”贾依德认为,这样的物流模式实现了数据流的顺畅,当地的电商企业可以轻松获得一站式出口服务。他期待,“我们当地的企业也能借助‘丝路电商’,将特色商品卖到中国,实现双赢!”

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申报1.52亿票,同比增长58%,已跃居全国口岸第三;出口总金额达389.1亿元,同比激增2.8倍。

自贸区

探索开放经济新机制

2023年金秋时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迎来十周年。

十年破冰之旅,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在上海自贸区这块大“试验田”里,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

“我不得不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变革性的项目,真是令人惊叹。我相信,它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改变世界。”翱兰商贸中国与东盟区域总裁贺满袖表示,过去十年里,中国的政策对公司业务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他透露,公司将总部迁至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一带一路”和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协同效应,可以促进公司在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的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我们还关注到,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增长。因为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正在提高,中国消费者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产品。”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变革性,不仅纯粹从公司的商业价值而言,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无独有偶,今年6月,意大利博莱科集团总部董事会经过多次考察研究,决定追加1.9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扩大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工厂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研发中心的投资力度。新工厂将成为集团在全球最现代化的工厂,不仅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医疗服务,还将成为集团面向亚太研发和业务的重要途径。

今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满四周年。四年来,临港新片区加快集聚前沿产业,积极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现代化新城建设不断跃升。东海之滨,一个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崛起。

走进临港国际网红直播孵化基地,各个主题直播间准备就绪,这里将迎来首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头部主播,海外网红将在临港面向全球直播带货,助力优质国货叩开国际市场大门。

选择落户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上海梦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看中的不仅是“前店后仓”的便利,更是临港新片区在数据跨境流通方面的先行先试。梦饷科技副总裁潘远告诉记者:“借助新片区的政策支持,我们打通了数据安全、直播交互、内容监管、跨境支付等跨境电商全链路,公司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1000余家品牌达成合作,即将全面开启跨境直播电商业务。”

进博会

搭建合作共赢大平台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展会,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当众商云集“四叶草”,进博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特色产品的平台,还有逐渐增强的知名度和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进博会是开放合作的同心圆,“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强纽带。下个月,第六届进博会将在上海再度绽放,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200家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确认参展。新朋旧友齐奔赴,期待在“一带一路”上书写更多的合作故事、共赢故事、暖心故事。

“我们的合作伙伴非常认可进博会的品牌,我们参展之后,就好像拿到了‘学士学位’,所以进博会对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斯里兰卡—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主席李德龙是个“中国通”。20多年前,因为酷爱李小龙,他带着“功夫梦”来到中国,亲身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进博会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第四届进博会之后,巴基斯坦的喜马拉雅水晶盐灯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进博集市卖疯了,仅仅一个月,巴基斯坦参展商哈比就卖掉了三个集装箱的货品,这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展品变商品”的魅力。他说,进博会和“一带一路”密不可分,“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各国间经济、贸易、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沟通,那么这些沟通在哪里展示呢?就是在进博会的平台上。“一盏巴基斯坦独有的盐灯,就是两国间的文化经贸交流的缩影。”

秘鲁温暖驼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伊莎贝尔·赛阿和她的中国好朋友一起创业,她们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梦想让世界了解秘鲁手工艺品。“我们第一次参展进博会的经历令人难忘,当时我们的展台只有9平方米,每天都挤满了参观者。后来我们每年都参加进博会,现在我们的展台有36平方米了。我们的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每月都要出口1万多个小羊驼产品到中国。”

伊莎贝尔·赛阿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实在的合作项目,秘鲁手工艺人从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中获益。现在一共有15个手工家庭为“温暖驼”工作,这份稳定的工作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他们的孩子带来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不久之后,我将前往上海参加第六届进博会。我们的羊驼毛生意在这儿开始,也将在这里继续成长,多亏了进博会提供给我们的支持。”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将加大投资速度和规模。”“进博会是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采访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博会参展企业掌舵人纷纷表达出扎根中国的信心和热情。

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正如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所言:“一带一路”是时代的呼唤,当今世界需要这样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

“数”说十年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达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

■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累计开行7.4万列,运输近700万标箱,合计货值超3000亿美元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

■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

■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

■亚投行已有106个成员,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元

■中国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中国与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达1394亿美元

据新华社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