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每一分努力都会让你离梦想再近一点 天天都是敬老日 明日出征!
第4版:要闻 2023-10-25

明日出征!

神舟十七号明天11时14分发射 最年轻乘组亮相

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 新华社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天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神十六”乘组本月31日回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本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神十七”将首次开展舱外试验性维修

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的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天宫”构型将由“T”升“十”

根据计划安排,中国未来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方案阶段研制工作。

天舟升级可一次补给两个航天员乘组

关于中国空间站物资补给情况,林西强介绍说,虽然今年只有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但现在空间站物资很充足,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航天员驻留、平台的维护升级以及在轨大规模试验任务开展,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额外支持航天员驻留三个月。

补给策略是未雨绸缪,以后续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发射时在轨库存和天舟七号上行量合起来,可以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一年。通过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任务。

目前,我国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提升,以往的货运飞船采用标准型货物舱,从天舟六号开始采用的是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

我国还建立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我们研发了物资设计寿命和设计使用模型,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模型越来越精确,可对后续需求精准预估,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不少带,也不多带,补给效能不断提升,后续飞船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进入定选阶段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2023年3月,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完成了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一百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今年8月,完成了复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20余名候选对象进入最后定选阶段。

其中,进入定选阶段的航天驾驶员候选对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候选对象主要来自有关工业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特别是有分别来自香港、澳门的数名候选对象进入到载荷专家选拔的最后环节,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如果通过定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可于明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载人登月任务正在扎实推进

目前,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即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借此机会,我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林西强说,至于载人登月任务,目前,我们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

此外,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公告发布后,国内各大高校、汽车企业、科研机构反响热烈、踊跃报名,联合组建了多个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商”联合团队开展相关方案设计,至公告截止日,共有4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单位组成14个联合团队提交正式意向,11个团队进入第一轮方案择优评审。目前,专家组已评选出优势团队进入到下一轮方案深化阶段工作。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