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劳动之乐 沪选手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桂冠 助革命老区医教研水平再提升
第5版:上海新闻 2023-11-16

劳动之乐

曹刚

前阵子报了个亲子团,去皖南乡村。徒步山野,探访古镇,白天摸泥鳅、挖红薯,夜里点篝火、秀歌舞。三日归来问孩子,哪个时刻最开心?他说,在泥巴地里。大人们眼中辛苦的田间劳作,对孩子来说,就是玩游戏。他第一次拿起小铁铲,第一次挖到红薯,额头的汗,身上的泥,好像都在笑。

想起早先看到的一则新闻:11岁孩子不肯读书,父亲带她干4小时农活,“不吃读书的苦就吃生活的苦”。把劳动当惩罚,显然不妥,既贬低了劳动的价值,又没效果——要么在田里乐此不疲,更不爱学习了;要么怕苦怕累,对学习和劳动都谈虎色变。

所幸这只是个例。劳动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许多中小学列入重要的实践课程。孩子回到学校,每年都会有全新体验。比如,低年级捡树叶、摘冬枣,感受“一叶知秋”,了解秋收冬藏;高年级走进农田体验秋收,探究江南稻米文化,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在拥抱大自然的实践中体验“粒粒皆辛苦”,锻炼动手能力,感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想把好事办好,做足安全预案必不可少。儿时曾有切身教训。读四年级时学农锄草,头一回挥动镰刀,很兴奋,却不得要领。结果杂草没除几根,倒在自己小腿上割出了深深的血口子。所以首先要提前做好安全评估和防范措施,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避免过度劳累、意外伤害等突发状况;第二,活动组织应合理规划,面对一群好奇心爆棚的孩子,要确保秩序平稳,避免混乱或失控;第三,体验农活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们尊重自然,不破坏农作物和生态环境。

期待家校协力,让更多孩子安全、健康、愉悦地体验劳动之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