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今暖如春 明迎寒潮 应时起居 注意保暖 看,垃圾箱房变画廊 来,公共座椅可认捐
第8版:上海新闻 2023-11-22

来,公共座椅可认捐

长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又不失设计巧思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最近,有市民路过北外滩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时,发现建筑前多了一张供行人休憩的花岗岩木塑长椅,这是今年虹口区开展的25张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认捐认养中的其中一张。

针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现状,推动全社会形成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虹口区相关部门今年启动了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认捐认养,并聘请专业设计和施工单位详细制定设计方案和施工图。

背靠雷士德工学院主体建筑,周围被绿油油的草地环绕,长椅上一块金属牌上标注着几行说明……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前的这张长椅,由虹口侨联海外委员余步良(Robert Yee)认捐。今年72岁的余步良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对虹口北外滩、老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北外滩街道,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虹口区政协委员李思红,在优化公共座椅设计中提供了一整套创意方案。设计团队研究了北外滩的城市肌理、历史文脉与周边建筑特色等,最终设计并定制了两款座椅分别安置在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和北外滩街道办公地前。

“在设计这两款座椅时,我们结合公共空间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虑多方位人性化体验。材质的选择上,要能恰如其分地融入周边场景,不显突兀。同时为人行道预留部分空间,以免行人影响座椅上的人。座椅立面采用自然面,形成半围合空间,方便休息。走近看,侧面大理石花坛的细节设计中还包含了北外滩街道的logo。”李思红介绍,“捐赠座椅项目非常实用,能够让大家停下脚步,在快节奏中适时地停下脚步感受生活、阅读城市。”

据悉,自2021年起,上海力争用三年时间,新增一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一批休憩座椅布局,提升一批休憩座椅功能品质,共享一批沿街商户店铺座椅,努力打造“可漫步、可坐下”的街边亮丽风景线。小小一张座椅,成为了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憩场所,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人情味。

本报记者 解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