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红楼梦》造型照
作为演员,她曾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作为导演,她有过五部导演作品同时入围一届文华奖的“传奇”。她创造力充沛,近年来执导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昆曲《瞿秋白》、评剧《母亲》、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沪剧《敦煌女儿》、粤剧《红头巾》……好戏连台。
“《红楼梦》是我的创作之梦。用古老的赣剧,也用青春的队伍演绎它。承接传统的源脉,也面对当下的审美,我看重这样的创作。”今晚,张曼君导演的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申报剧目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
张曼君演过很多戏,也导过很多戏,但接受专访时,她好几次强调说:“在我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梦,就是《红楼梦》。”《红楼梦》被成功改编过太多次,无论是87版电视剧还是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抑或是梅兰芳先生早年演过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和《俊袭人》,还包括昆曲、评剧、川剧、黄梅戏陆续的精彩演绎。
这一版《红楼梦》在继承赣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在时空叙事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性探索,导演将大观园富丽堂皇的辉煌景象以诗社集会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结社”“兴社”“衰社”“散社”四场戏,对鸿篇巨制进行了结构上的重组,《咏菊》、《咏白海棠》等脍炙人口的红楼诗社名篇珠玉般点缀其间,串联全场。
在剧中,诗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表达,更是一种意境氛围的营造。舞台上没有现代化的炫目大屏,也不见浓重的色彩堆叠,在“青葱”“月白”“绛紫”等若有似无的清雅底色上,或疏疏朗朗的几个字,或干干净净的一枝花,以中国画的大写意方式悄然烘托着剧情的跌宕。
被问到如何真正接榫赣剧古典格调与现代人的审美诉求?靠弋阳腔与青阳腔古朴厚重、不失传统的悠扬旋律,也靠富有朝气的青年演员、简约雅致的舞美设计,还靠不断的打磨和改进。直到昨天导演仍在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跟演员抠细节、对台词、练动作。排练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来一遍”,只为把最好的效果、最美的风采呈现给上海观众。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