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伊琳
多年以后,若有人问我是怎么开始学跳舞的,我将会回想起那次走在街上,见到沿街舞蹈房里人们正在练舞的那个6月。
那日,我和朋友约在离家不远的饭店吃饭。一路走去,要路过一处办公园区,沿街铺面中开着一家舞蹈机构,装着一大片落地玻璃。平时我不常走这条路,虽知此处有个舞房,但几乎从没见有人在里面跳舞。那日,最大的那间舞房里开着通亮的灯,好多人在那里跟着节奏舞动。有年轻的女子,也有看着与我差不多的中年女性,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各种动作。虽然听不见音乐,但动作优美,身姿袅袅。我停下了脚步,仔细看了一会儿。老师很耐心,一个个动作分解了教;学生们有些跳得好,有些跳得生涩,但大家都很专心,似乎没人关心玻璃窗外的风景。
我想起了自己在朋友圈里,就看到如今有不少朋友都在各种舞蹈机构学跳舞,一支舞蹈虽然短则十几秒,长的也就一分钟,但每次我都很喜欢看。“她们跳得真好呀!我小时候也学过几年舞蹈,只是基本功都废了,可惜!”我有次和老公讲起这件事:“你说,我如果也去跳,会不会也不赖?”老公回我:“你有时间去跳舞吗?”也对,上班工作、下班带娃,家里两个孩子一个要搞功课,一个要讲故事,我哪里来的时间呢?人到中年,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是磨碎了、拼凑了用的。但是那天后,我却有一种很想走进舞蹈房问一问具体情况的冲动——而且,我真的拐了一个弯,走了进去。
接待我的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一身嘻哈装扮,看着就像从街舞舞台上走下来。我问了一串问题,毕竟这几年给自己娃报了很多课外班,早就熟门熟路了:“这里招收新学员吗?有什么舞种可以挑?怎么来上课?怎么收费的?”问完这一串,我居然发现自己有点害羞,生怕人家小伙子看我一个老阿姨,会不会心里嘲笑我这把年纪还来学舞蹈,不应该再等几年直接去跳广场舞了吗?不料人家小伙子比我还害羞,也不回答我问题,居然低下头拼命在桌子上找东西。不一会儿,他找到一张宣传海报,铺在我面前指给我看:“这是我们的各类舞种排课表,万分欢迎随时来试上一节课!”那天,我揣着这张排课表回了家,晚上研究了老半天,选了“基础JAZZ”,并在微信小程序里预约了他们的试跳课程。于是,我与舞蹈课的缘分就此开始了。
每次课1小时,就教一支舞蹈。每节课内容不同,没有连续性,基础班的舞蹈略简单,一段舞蹈少于30秒,还是非常容易上手的,结束时候拍的视频里,大家都能美美的。我一周坚持上2—3次课。因为离家近,我都换好了跳舞的运动服,套个外套就从家里走过来上课。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家里人照看着,上完课我就赶回来。
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从一个“跳舞小白”,慢慢越跳越好。舞房换了好几批老师,我每次遇到喜欢的老师,都会尽量安排出时间跟她的课。
刚开始拍成果视频,我还怕跳得不好,总躲在后面远离镜头,后来渐渐有了自信,我也开始离镜头越走越近。渐渐来多了,我就每次提早5分钟到舞房,还能遇上几个相熟的同学,大家一起练习跳舞时顾不上讲话,但课余就唠唠嗑。
舞友们大部分都是20岁出头的小姑娘,下班后有空就来这里跳;也有像我一样家中有娃的中年女性,“忙中偷闲”出来锻炼身体——毕竟,跟着大家一起跳舞比一个人默默在健身房撸铁有意思得多啦。运动真能让人显得更年轻,而且自从两年多来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我的心肺系统明显比之前强很多,多年来时感胸闷气短的“老毛病”已越来越少出现。我几乎每次都会把舞蹈视频晒在朋友圈里,好多不常见面的朋友一旦见到我就说:“哈哈,我最喜欢在朋友圈里看你跳舞了!”
这个世上,有很多缘分都是偶然间形成的。有了一个念想,尝试去做做,说不定命运的齿轮就此启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