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上海金山和浙江平湖的山塘桥,又名西山塘桥,是几百年间金平两地民众和谐、交融及商贸往来的重要见证。
据《廊下志》等记载,早在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山塘桥沿岸就设有军事机构山塘汛,集镇由此形成。
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由里人公助重建西山塘桥,是一座三跨石梁墩桥。梁桥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种桥梁类型,特征是以桥墩作水平距离承托,在上面架设横梁并平铺桥面。由于梁桥建造技术简单,造价成本低,也是金山区目前留存古桥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桥梁形式。
山塘桥跨沪浙界河西山塘河,南北走向,桥北的集镇属上海金山廊下镇山塘村,桥南集镇属浙江平湖广陈镇山塘村,用当地人的话说,“桥北”是北山塘,“桥南”是南山塘。1954年,金山、平湖两地曾经合资修缮山塘桥。因为修缮时缺乏石料,借取了原在廊下镇东的寿椿桥的桥石,因此山塘桥才一桥有两名,正面是山塘桥,桥面则是寿椿桥。
2003年,山塘桥被公布列为金山区不可移动文物,2007年1月再度重修。如今的山塘桥是花岗石质,全长23.70米,宽2.13米,净跨14.6米。桥面由12块大长条石拼建,南北分别有11、9级台阶。
夏菁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