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昨天下午,上海市地震局传出好消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上海子项目已于今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这意味着上海已具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能力——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发生有影响地震后,上海地震台可通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后10秒内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实现分钟速报到秒级预警的跨越。
广布站网
2018年以来,上海市地震局根据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和相关要求,以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为抓手,稳步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上海子项目建设周期5年,具体包括建设31个地震专业台站和1个省级地震预警中心,总设备350台(套)。据悉,目前已完成全部14个基准站、9个基本站、8个一般站和1个省级预警中心的建设任务,包括地震预警站网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网络与网络安全系统等系统建设,并在7个区的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上海燃气集团信息中心、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安装布设10套预警终端,用于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随着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的建设完成,上海已形成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仪器实测的街镇烈度速报能力,能够保障地震灾害的及时预警和响应,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上海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俊说。
秒级预警
“地震预警信息从地震接收到产出、发布均为全自动工作模式,当上海及周边地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信息从产出到发布全链条总时长为6—10秒(站点稀疏地区发生地震,处理及发布时间相应变长),所有达到发布等级的地震预警信息均会及时发布。”上海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处长裴锋说,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
邻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达前,通过紧急地震信息接收终端、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多种渠道,为政府机关、专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有效降低人员伤亡,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据介绍,上海预警站网作为全国预警一张网中的一个节点,其平均台间距约为14千米,这样的台站观测密度,可使得预警系统在1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以今年6月15日上海青浦3.1级地震为例,得益于上海地区较高的预警站点密度,震后中国地震预警网6.9秒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同时,上海子项目已具备远场大震预警功能,如江苏沿海、台湾地区等一旦发生对上海有影响的强震,可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上海前,发出远场大震预警信息,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的秒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