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关于语言的魔法 站在异乡,精神返乡 “缕缕的情丝,织就生命的憧憬”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3-12-17

站在异乡,精神返乡

——读《燃烧的麦田》

◆ 胡忠伟

《燃烧的麦田》是作家韩浩月的最新散文集,作品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出发,细致地描摹出一位当代中年知识分子行走于故乡与异乡之间的生命状态和心灵画像,其间蕴藉着一代城乡人的梦想和羁绊,燃烧着沉甸甸的乡愁。

故乡是作家的生命起源,也是作家的精神归宿。故乡赋予每一个人身体、物质、语言、故事、感情和心灵。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说:“没有故乡就没有文学。当你觉得世界陌生,文学能帮你回到童年的村庄。”是的,在故乡我们才可以像儿时那样,大声歌唱,在夜归的路上数星星,在稻草堆边听风声,亲昵庄稼与土地。

韩浩月的故乡在鲁南郯城,是山东最南边的一个县,与江苏省接壤,地理上属于北方,但多少也有点南方气候的特征,冬天里还能看见不少的树木绿植。作者离乡20多年,每年都要在过年等重要节日回到这个南北交界处,与儿时的伙伴喝酒、聊天、忆旧。作家贾平凹说:“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你出生在那里,那里就永远烙印在你的生命里。在韩浩月的生命印记里,故乡的那些风物,那些人人事事,一切与记忆有关的东西,在漫长的时光里,都被他打磨得日益光亮。

作者说,“我想在必然中寻找偶然,如同在平庸中翻捡惊喜,在平凡中挖掘独特,这几年,在频繁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可以重新塑造我的感受和感想,我把它写出来,写给自己,也写给与我相似的人。”时代的列车呼啸向前,农耕时代的乡村生活已渐行渐远,后工业文明一路凯歌,站在这个时代节点上,如何用文字来表达乡愁,书写怀旧,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思考的文化自觉。

当然,书写乡愁,反思乡村,并非站在原乡的角度,而应该“跳出来”站在今天或未来的角度,审视反省,在昔日里发现其价值,在当下里寻找其存在。韩浩月便是如此,在不断地追索和书写中,寻找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营造着人生曼妙的风景。

此书分为上下两辑,上辑“陌生之地”,收文12篇,对自身所处的小镇和环境,遇见的人和事,感受到的生活和故事,作着深情的叙述,寄寓着内心的孤寂、担忧。虽然每天出入“宇宙小镇”,也熟悉这里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甚至也结交了新老朋友,但内心的荒寂与无奈,仍不时袭击着作者,“当我真的回到出生地,躺在故乡温暖的怀抱里的时候,想起宇宙小镇,觉得它真的那么遥远,遥远得就像它在外星球一样。”作为异乡人,作者似乎很难彻彻底底地完全融入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现代都市,始终转悠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的外围。

因此,精神的“返乡”成了一种必然,下辑“带你回故乡”,就是站在异乡对故乡的回望和审视。在故乡,与亲近的人聊天、喝酒,思考着过往与当下,死亡与新生,驻守与远离,认命与挣扎,“目睹麦田燃烧的人,在内心的激荡之后,往往又会陷入长久的平静。”所幸,作者仍然是一株麦子,没有被污染、被遗弃,与故乡的麦子一样在生长,向上向善向美。而回到故乡,“我卸下所有盔甲,两手空空,内心却饱满充实,在人生这块大银幕上,光明与阴影的故事还将继续上演。”

韩浩月是一名理智而敏感的作家,他的书写,为当代漂泊者画像,照见他们的心灵。他的语言节制、简洁,但充满了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场景,每一篇似乎都可以当成小说来读,情绪的饱满,情感的充沛,人与事的真切,都有着打动人的力量。对他而言,燃烧的麦田,烧掉的是守旧与变质,却烧不掉不死的精神手稿,一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说:“文艺对于现实的干预是漫长且持久的,人一旦接受了某本书或者某幅画作制造的意象,它就会顽固地储存于脑海当中,一旦听觉或视觉触及关键词,那个意象就会在神经元的作用下,被推送到记忆前端,它会影响人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制造一种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感,不少人挺着迷于这一感觉。”

故乡,不只有燃烧的麦田,还有漫天遍野的记忆,出走半生,依然会回到故乡,那片土地,是我们永恒的心灵方向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